愛國詩詞鑒賞《蘇曼殊·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二首·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蹈海魯連不帝秦,茫茫煙水著浮身。①
國民孤憤英雄淚,灑上鮫綃贈故人。②
【注釋】 ①蹈海:赴海,即投海。不帝秦:不以秦為帝。“帝”字為名詞作動詞用法。②鮫 (jiao)綃: 傳說中鮫人 (古代傳說中居于水中的怪人) 所織的綃,實為生絲織成的絹。此指繪畫用的薄絹。
【鑒賞】 這首詩寫于1903年,當時作者正準備由日本返回祖國。題中所說的湯國頓,有人認為就是康有為的弟子湯覺頓,可備一說。起句中的魯連,即戰國時齊國人魯仲連。他在勸阻趙、魏尊秦昭王為帝時說,如果秦“肆然稱帝,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在詩里,蘇曼殊以魯仲連自比,他東渡日本,正像意欲遠蹈東海的魯仲連一樣,魯仲連不愿尊秦為帝,蘇曼殊也堅決反對清帝國的專制統治。“煙水”句高度濃縮地概括了作者“義不帝秦”而“蹈海”東渡,在茫茫煙水中浪跡天涯的飄零身世。
三、四句充分顯示,在清王朝的黑暗統治下,詩人盡管飄流異國,但他的心是同祖國同胞息息相通的。在這惜別之際,正是國民的孤憤化作了英雄的眼淚,化作了詩人的眼淚、畫家的眼淚,從而使之溶入深情的藝術作品,用以贈送故人。最后兩句表明,作者無論寫詩作畫,都是傾注了他憂國憂民、感時傷世的滿腔深情的。
文章作者:陳淑寬,艾虹
上一篇:愛國詩詞《徐特立·送董老赴京·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李濟深·登廬山·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