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地區
位于四川盆地南緣,東連瀘州,南靠云南,西鄰涼山,北界樂山、自貢,面積13283平方公里,人口472萬人。轄1市9縣,有宜賓市及宜賓、南溪、江安、長寧、高縣、筠連、珙縣、興文、屏山9縣。境內有漢、苗、回、彝、藏、壯、蒙古、滿、白族等20個民族。
宜賓開發很早,在歷史上為川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素有“西南半壁”之稱,“萬里長江第一城”之譽。
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宜賓就有僰人聚居,漢書記載為“僰侯國”。秦代,宜賓臣屬中原政權。漢代改為僰道縣,南朝梁時置戎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為義賓縣。北宋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因避宋太宗趙光義的“諱”,取《孟子》“義者宜也”,改“義”為“宜”,更名宜賓縣。1071年降為宜賓鎮,并入僰道縣,政和四年(1114年)改為敘州,僰道縣改名宜賓縣。1951年宜賓縣、市分開,宜賓縣城另遷,建立宜賓市。1950年1月設立川南行政公署宜賓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宜賓市為行政公署所在地。
宜珙、內宜兩條鐵路縱貫全區南北,在內江與成渝鐵路溝通,與全國鐵路網連接。水運東由長江過重慶出三峽貫通內陸沿海。溯金沙江而上至屏山、綏江,岷江北上可達樂山。國道公路川云中路在境內穿行而過。宜賓至成都民用航空線即將開通。
宜賓氣候屬中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氣候溫和、光照適宜,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年均氣溫16.7 C。物產豐饒。已初步形成一個擁有輕工、化工、建材、電力、機械、造紙、食品、采礦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
宜賓釀酒歷史淵源流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傳統的釀酒技術,釀造了中國名酒五糧液及國家、部、省優質酒和文化名酒40余種,使宜賓成為名酒之都。
宜賓人杰地靈,人文薈萃。清末有趙樹吉、包弼臣、羅肅為敘州三杰。歷史上從唐朝起,杜甫、韋皋、韋莊、岑參、蘇軾、蘇轍、黃庭堅、范成大、陸游、楊慎等文人墨客先后旅居宜賓,留下許多瑰麗的詩文。
宜賓風光旖旎,古跡眾多。全區僅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8處?!笆衲现窈!庇?986年被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1年榮獲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稱號。“珙縣僰人懸棺”為全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千姿百態的省級風景名勝區“興文石海洞鄉”,有世界第一的喀斯特地貌“大漏斗”,有獨具特色的溫泉巖溶風光。1986年,宜賓市被宣布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
上一篇:描寫《安慶市》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宜昌市》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