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咸用·聞泉》原文與賞析
李咸用
淅淅夢初驚,幽窗枕簟清。
更無人共聽,只有月空明。
急想穿巖曲,低應過石平。
欲將琴強寫,不是自然聲。
叮咚的山泉,穿石過澗,清澈無塵,聲如琴韻,給予人的美感,觸發人的美好情思,在自然物中,確是一般品類所不可比擬的。這首詩寫詩人夜宿山中,被泉聲驚醒,引起遐想,從泉聲中捕捉領悟到自然界的真趣,表達出幽居山中的孤清渺遠、恬淡自然的情懷。
詩人在睡夢中被淅淅瀝瀝的泉聲驚醒,懵懂之中,仿佛忘記了自己置身于何地;仔細一看,這才發覺仍在居室之內,但見小窗為草木掩映,靠近窗口的床上,枕席一片清光。山中的夜晚是空闊而靜寂的,只有天上的一輪明月伴著詩人諦聽這悅耳的泉聲。而泉聲時高時低,乍急乍緩,詩人想到:急響的泉聲,必定是泉水穿過高下不平的山巖下流而發出的;低響的泉聲,則應是泉水流過平緩的山石所發出的。這種交錯的聲音宛如一篇優美的樂章,于是詩人想把它用琴彈奏出來,可繼而一想,這泉水自然奔流的聲音,哪里是琴聲所能表達得真切的呢?
全詩緊扣“聞”字,首句點題,寫詩人初聞泉聲的情狀。“淅淅”狀初聞之聲; “夢初驚”把泉聲作用于夢中人的聽覺過程及引起的心態反應,刻畫得維妙維肖。接下的三句描繪聽泉人的環境。“幽窗”寫出居室的幽深安謐,使想象窗外草樹掩映之狀; “枕簟清”,顯示出臥具的潔凈,聯系后面“月空明”,又當有月光從窗口射進來,灑落在枕席之上。“更無人共聽”,強調詩人的幽居獨處,加重了夜深人靜的意味。“只有月空明”,從室內寫到室外,告訴讀者,這是一個月白風輕的夜晚,我們自然可以想象,泉聲當別具一種清韻。“空明”二字,描繪空曠的山谷里籠罩著一片皎潔的月色,而泉聲就交融在月色之中,這可以從“無人共聽” “只有”等字樣中體會得到。以上四句主要從側面著筆,用景物襯托,渲染幽清空明的氛圍,以見人泉雙清之意。五、六句轉入正面描寫。詩人憑借所聞泉聲的“急”與“低”,想象泉水的“穿巖曲”和“過石平”,豐富了詩的意象,把讀者帶進了詩的境界中,仿佛親眼所見泉水奔流于懸崖低谷的各種景象。這種以“聞”帶“見”,化聽覺為視覺形象的表現手法最為高妙。沈德潛評這兩句說: “傳聞字之神。” (《唐詩別裁》) 確是把泉聲寫活了。結尾二句畫龍點睛,充滿理趣。作者不愿以琴強寫泉聲,恐失其“天籟”之真韻,正見出他崇尚自然,反對人為造作之意。
上一篇:《皇甫冉·送魏十六還蘇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