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歌·陶淵明·桃花源詩》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通過對桃源社會美好生活的描繪,反映了社會現實的腐敗、黑暗,表現出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文
嬴氏亂天紀①,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②。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③。
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④。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⑤,旋復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⑥?
顧言躡輕風⑦,高舉尋吾契⑧。
注釋
①嬴氏:秦始皇嬴姓。天紀:原指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這里指天下的秩序。亂天紀:即悖天時。 ②黃綺:夏黃公和綺里季。他們和東園公、角里先生,為避秦亂,共隱于商山。漢惠帝為之立碑,稱為“四皓”。 ③相命:相互呼喚。肆:致力。從所憩:任便休息。 ④菽:豆類。稷:高粱。這里用菽、稷代五谷。藝:種植。隨時藝:按季節種植。 ⑤淳:淳厚,指桃花源中的風俗。?。簼脖。府敃r的世俗。異源:本源不同。 ⑥游方士:游于主內之士,即世俗中人。塵囂:塵世。 ⑦顧言:愿意。言:虛詞。躡:踏、蹈。躡輕風:乘輕風。 ⑧高舉:向高處追攀。契:合。尋吾契:尋找和我志趣相投的人。即指桃花源中的人和“商山四皓”那樣的隱士。
賞讀
這首詩可分四節。前面六句是第一節,敘述桃源社會的由來。開頭一句,點明當時社會背景,秦始皇殘暴擾亂天紀,于是賢人紛紛隱居避世。桃源人的始祖也隱入桃源,去跡湮沒,不再出去,形成了這個世外桃源。
詩的第二節從“相命肆農耕”,至“秋熟靡王稅”六句,敘述桃源人共同勞動,沒有剝削,沒有壓迫?!跋嗝赁r耕”一句,寫大家共同努力耕作,你呼我應,從不偷懶,“日入從所憩”一句寫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誰也不勉強誰,都非常自覺自愿。“桑竹”兩句寫在大家的辛勤勞作下,樹木、莊稼都長勢良好?!按盒Q”兩句,詩人從容不迫地道出,春天收絲,秋天打谷都不用交納王稅,點明這是一個共同勞動,沒有剝削和壓迫、人人平等的社會,是詩人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第三節從“荒路暖交通”至“子何勞智慧”等十二句,側重寫桃源內的風俗?!盎穆贰眱删鋵懱以磧鹊穆窂绞腔璋档?、荒蕪的,但能聽到雞鳴狗叫之聲?!百薅埂眱删鋵懱以慈说囊轮漓攵急A糁爬系牧曀住!巴妗眱删鋵懱以磧壤先?、孩子都生活的非常愉快,反映尊老愛幼的風尚?!安菽尽币韵滤木?,寫不用歲歷的記載,全憑草木們枯榮變化判斷季節、四時?!扳弧眱删鋵懘蠹叶汲龄嫌趧趧拥目鞓分袥]有剝削,沒有壓迫,連智慧都是用不著的。足見社會風氣是如何淳樸,桃源人是多么的無私。含蓄、委婉地批評世人玩弄權謀、爾虞我詐的惡毒行徑。
第四節是余下的十句。詩人由漁人進出桃源故事而引發感慨?!捌孥櫋钡人木?,詩人直言不諱點明,雖然桃源一朝顯現,但因為風氣各不相同,如曇花一現,再無蹤跡可尋。“借問”兩句是說那些游山玩水的人不知世外之情,就更找不到桃源了。“愿言”結尾兩句,詩人說自己愿追蹤先賢,表露了詩人對桃源社會的向往和傾慕。
這首詩敘事簡煉,描寫生動,寓褒貶愛憎于筆端,充分表現詩人對社會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傾心追求。方東樹在《古詩賞析》中說:“此詩大事本未,曲折具備,而章法布置抵一篇文字。”
上一篇:《宋詞·唐寅·桃花庵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