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湖北省·鹿門山·孟浩然故居》古詩詞賞析大全
鹿門山,在湖北襄陽縣東南20公里。北臨漢水,南接壩山,與峴山隔漢水相望。此山峭壁蒼蒼,煙樹蘢蔭,景色幽麗。東漢建武年間(25年)襄陽侯習郁建神祠于山上,門前刻二石鹿,唐代稱鹿門寺,山被稱鹿門山。此寺在宋代最盛,后一直保存至今。漢末襄陽名士龐德公拒絕征辟,攜家隱居于山上,鹿門山從此成為隱居圣地,最出名的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明代以前鹿門寺內建有龐公祠,明嘉靖四年 (1925年) 又建 “三高祠”,祀龐德公、孟浩然、皮日休。現仍有孟浩然故居。孟浩然曾在這里寫下了許多著名詩篇。這里古跡甚多,終年游客不絕。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詩名] 夜歸鹿門山歌
[作者] 孟浩然,詩人40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年后返鄉,步先賢龐德公行跡,在鹿門山辟一隱居處。此詩是寫他離家去鹿門的情形。此詩讀來象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
[注釋] ●山寺二句:鹿門山寺悠然的鐘聲和渡口喧鬧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塵雜,而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不言而隱現。漁梁渡,在襄陽城東南8里,即今之“十里廟渡口”,由此渡口過江,即到鹿門山。●人隨二句:說世人在黃昏時紛紛回家,而自己卻離家去鹿門,兩種心情,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恬然自得。●龐公棲隱地: 指鹿門山漢末名士龐德公故居遺址。●巖扉二句:寫龐公棲隱處情景,點破隱逸的妙趣。幽人,即指龐德公,也是自況。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詩名] 贈孟浩然
[作者] 李白
[注釋] ●風流:有二種含意,一言人的品格清高,別有一種風度。《晉書·衛玠傳》“此君風流名士,海內所瞻。”一言詩歌流風余韻。《漢書》:“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焉。”●軒冕:古時大夫乘車,朝士冠冕,指入仕。棄軒冕,即放棄了仕途功名的追求。●中圣:猶言“中酒”。曹操禁酒。徐邈私飲至于沉醉,曹操責問他,他說我“中圣人”了。曹操不解,徐說:“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以后以 “中圣人”喻飲酒自樂的賢人。
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
即今耆舊無新語,漫釣槎頭縮項鳊。
[詩名] 解悶 之一
[作者] 杜甫,此詩是懷念孟浩然之作。
[注釋] ●槎頭縮項鳊:相傳孟浩然在鹿門山隱居時,經常到江邊垂釣。而漁梁洲盛產一種魚叫縮項鳊。漁民們常用竹木編成筏(即槎),采捕鳊魚,以槎斷水,鳊多依槎,因此這種魚又叫“槎頭縮項鳊。”魚味鮮美,漁梁洲是此種魚兒匯聚處。
楚山碧巖巖,漢水碧湯湯。
秀氣結成象,孟氏之文章。
南望鹿門山,藹若有余芳。
日隱不知處,云深樹蒼蒼。
[詩名] 游襄陽懷孟浩然 (全詩12句)
[作者] 白居易
龐公舊隱鹿門山,近在襄城漢水間。
石洞草荒無路入,夕陽時見鳥飛還。
[詩名] 鹿門山
[作者] 邊貢,明代詩人。
重飲襄江水,驅車吊浩然。
既經唐白渡,進入鹿門山。
故宇湮遺址,荒丘剩古泉。
黃花今又放,何處澗南園。
[詩名] 鹿門山訪孟浩然故居 (二首選一)
[作者] 吳丈蜀
[注釋] ●襄江:指流經襄陽的漢水。●唐白渡: 指唐代漢江渡口舊址,孟浩然《夜歸鹿門歌》中有“漁梁渡頭爭渡喧。”●澗南園:孟浩然隱居時的宅園,又叫 “南園”。
浩然宅后履羊腸,山果叢生野菊黃。
暴雨泉嘗清水冽,三高祠望密林蒼。
應知隱士常攜杖,須囑游人自裹糧。
攀到巔峰西放眼,漢江百舸發襄陽。
[詩名] 登鹿門山
[作者] 吳丈蜀
[注釋] ●浩然宅:指孟浩然故居。●暴雨泉:鹿門山鹿門寺主殿后的水泉,由于泉徹夜不停的“叮咚”之聲,猶如暴雨,故稱“暴雨池”。
圣代隱淪最,襄陽稱浩然。
心潮云夢澤,愁涌鹿門泉。
掛席三千里,垂竿二十年。
我來見松柏,生氣暢堯天。
[詩名] 鹿門山
[作者] 黃崇浩,今人。
[注釋] ●掛席三千里:指孟浩然放棄求仕之念后,遨游江湖多年,行程三千里。●垂竿二十年: 言孟浩然隱居20年而終。
上一篇:關于描寫《湖北省·鸚鵡洲》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甘肅省·麥積山》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