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穆天子傳》載:周穆王西游至昆侖山,遇西王母,宴穆王于瑤池。臨別,西王母作歌:“將(望)子毋死,尚能復來。”穆王亦作歌回答,約定三年后重來。又載穆王南游,遇大風雪,百姓受凍,曾作《黃竹之歌》以哀民。并傳穆王有八匹駿馬,日行3萬里。本篇糅合上述傳說加以生發,虛構出神仙西王母等候穆王重來而不見的場景,以諷刺皇帝求仙之虛妄。
全詩均從西王母方面著筆。首句寫她敞開瑤池宮殿華美的窗戶,翹首遙望,等待穆王如約重來。次句卻避開正面,側筆虛點,以耳邊只聽到穆王當年所作的《黃竹歌》在到處傳唱,發出動地哀音,暗示穆王已死,徒留哀歌。上句寫目之所接,下句寫耳之所聞,二者構成希望與失望的巨大反差,意味深長地暗示了西王母“將子毋死,尚能復來”希望的落空。
瑤池鎬京之間,固然“道里悠遠,山川間之”,但穆王不是有日行三萬里的八駿嗎,何以不見其重來呢?第三句點出“八駿”,增加了行文的跌宕,足見穆王未踐約重來非緣道遠。三、四句作詩人尖刻的諷刺語讀固可,但作西王母的心理獨白讀,卻更別具神味。“不重來”的答案,對這位理應知曉過去未來之事的神仙,竟成了一個不解之謎。詩的深長諷刺和耐人尋味的幽默正集中體現在這里。
從來諷刺求仙,多從神仙不可遇著眼。這首詩卻透過一層,從即遇神仙亦復何益這一點來構思立意。穆王遇仙,瑤池歡宴,按說可享長生之福了,卻終不免一死;不但如此,連神仙自己對“穆王何事不重來”竟也茫然無知。如此神仙,如此求仙,豈非徹底虛妄!詩人另一首諷求仙的《海上》詩云:“即遣麻姑與搔背,豈能留命待桑田?”立意與此首略同。但以作者直接的議論表達,便少含蘊;此詩以西王母茫然無知的心理獨白方式來曲折表達,便構成令人解頤的幽默。
上一篇:李商隱《漢宮詞》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商隱《舊將軍》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