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塞下曲》原文與賞析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此詩寫將士以前代名將為比,抒發他們安邊衛國的豪情壯志。
詩的前兩句先舉出東漢兩個安邊名將?!胺ā?,指馬援,光武帝時歷任隴西太守、伏波將軍,封新息侯。曾先后平定西羌、匈奴、烏桓等寇亂。一次有人向他賀功,他說:“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六十二歲還自請出征,次年病死軍中?!岸ㄟh”,指班超,曾被封為定遠侯。東漢明、章兩帝出征匈奴,他歷官軍司馬、將軍長史、西域都護,在西域活動達三十一年,平定安撫西域五十余國。因久在邊地,年老思鄉,上疏給章帝說: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睘檎碌壅龠€。漢代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在酒泉西邊,是通往西域的門戶。這兩句是說為了保國安民,寧愿戰死沙場,何必定要活著回到關內! 雖然分引兩人的話,但文氣語意非常通貫,如同一個人口中說出一般,充分表現了將士以身許國的英雄氣概。定遠語前加“何須”二字,反用其意,把原來年老思歸有些衰颯的話,變成決心舍身衛國的豪言壯語。這里并不是否定班超,而是說要學班超那樣立功邊塞,即使為國損軀也在所不惜。兩句對仗工整,語調頓挫有力,很有助于表現將士的壯志豪情。
三四兩句又引本朝名將為比。“只輪”,一只車輪。語出《春秋公羊傳》?!昂?摺保稿#串敃r西北各族居住的塞外沙漠地帶。這句是說要全殲敵人,不使一人逃歸。據《舊唐書·薛仁貴傳》載,薛在唐太宗、高宗朝屢立戰功。高宗時,他任鐵勒道總管,領兵擊九姓突厥于天山,時九姓突厥十余萬人拒唐軍,選數十騎來挑戰,仁貴連發三箭,射殺三人,其余的都下馬請降,軍中歌道: “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薄耙患ㄌ焐健奔从么耸?。三四兩句也是合講一個意思,是說留下一支軍隊駐守邊疆,定能全殲來犯之敵。薛仁貴為本朝著名將領,他的事跡,必然為將士們廣泛傳頌,并以此來激勵自己的斗志,此詩真實地反映了將士們為國立功的強烈愿望和必勝信念。
此詩四句,全用前人之語和詩句寫成,卻沒有半點勉強拼湊之跡。全詩一意貫注,氣勢豪邁,邊塞傳唱,定能激發將士的愛國精神。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說李益“往往鞍馬間為文,橫槊賦詩,故多抑揚激厲悲離之作”。本篇即大有“橫槊賦詩”之慨,是一首豪情四溢的戰歌。
上一篇:《盧綸·塞下曲(其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盧綸·夜中得循州趙司馬侍郎書因寄回使》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