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施惠·拜月亭記(第三十二出幽閨拜月)
(旦上,唱)
【齊天樂】懨懨捱過殘春也,又是困人時節。景色供愁,天氣倦人,針指何曾拈刺。(小旦上) 閑庭靜悄,瑣窗瀟灑,小池澄澈。(合)疊青錢,泛水圓小嫩荷葉。
(小旦) 【浣溪沙】 階前萱草簇深黃,檻外榴花疊絳囊,清和天氣日初長。(旦) 懶去梳妝臨寶鏡,慵拈針指向紗窗,晚來移步出蘭房。(小旦) 姐姐,當此良辰美景正好快樂,你反眉頭不展,面帶憂容,為甚么來? (旦唱)
【青衲襖】 我幾時得煩惱絕,幾時得離恨徹。本待散悶閑行到臺榭,傷情對景腸寸結。(小旦) 姐姐,撇下些罷。(旦) 悶懷些兒,待撇下怎忍撇,待割舍難割舍。倚遍闌干,萬感情切,都分咐長嘆嗟。(小旦唱)
【紅衲襖】姐姐,你繡裙兒寬褪了褶,為傷春憔悴些。近日龐兒瘦成勞怯。莫不是又傷夏月?姊妹每休見撇,斟量著你非為別。(旦) 你量著我甚么? (小旦) 多應把姐夫來縈牽,別無些話說。(旦怒科,唱)
【青衲襖】你把濫名兒將咱引惹,直恁的情性乖,心意劣。女孩兒家多口共饒舌,爹娘行快活,要他做甚的?要裝衣滿篋,要食珍饈則盛設。和你寬打周折。(走科。小旦) 姐姐,到哪里去? (旦) 到父親行先去說。(小旦) 說些甚么? (旦) 說你小鬼頭春心動也。(小旦唱)
【紅衲襖】 我特地當耍說。(跪科) 姐姐,望高抬貴手饒過些。一句話兒傷了俺賢姐姐。(旦) 起來,且饒你這次,今后再不可如此。(小旦) 若再如此呵,瑞蓮甘痛決。姐姐閑耍歇,小的妹先去也。(旦) 你那里去? (小旦) 只管在此閑行,忘收了針線帖。
(旦) 也罷,你先去。(小旦) 推些緣故歸家早,花陰深處遮藏了; 熱心閑管是非多,冷眼覷人煩惱少。(下) (旦) 這丫頭去了。天氣已晚,只見半彎新月,斜掛柳梢; 幾隊花陰,平鋪錦砌,不免安排香案,對月禱告一番。【卜算子】 款把桌兒抬,輕揭香爐蓋,一炷心香訴怨懷,對月深深拜。(拜科) (唱)
【二郎神】 拜新月,寶鼎中明香滿爇。(小旦潛上聽科。旦) 上蒼,這一炷香呵,愿我拋閃下男兒疾效些,得再睹同歡同悅。(小旦) 悄悄輕將衣袂拽。姐姐,卻不道小鬼頭春心動也。(走科。旦) 妹子到那里去? (小旦) 我也到父親行去說。(旦扯科。小旦) 放手,我這回定要去。(旦跪科) 妹子,饒過了姐姐吧! (小旦) 姐姐請起。那喬怯,無言俯首,紅暈滿腮頰。(唱)
【鶯集御林春】 恰才的亂掩胡遮,事到如今漏泄。姊妹每心腸休見別,夫妻每莫不是有些周折。(旦唱) 教我難推怎阻,罷罷,妹子,我一星星對伊仔細從頭說。(小旦) 姐姐,他姓甚么? (旦) 姓蔣。(小旦) 他也姓蔣,叫甚么名字? (旦) 世隆名。(小旦) 呀! 他家住在那里? (旦) 中都路是家。(小旦) 姐姐,你怎么認得他。他是甚么樣人? (旦) 是我男兒受儒業。(小旦悲介,唱)
【前腔】聽說罷姓名家鄉,這情苦意切。悶海愁山,將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淚珠流血! (旦) 我恓惶是正理,只合此愁休對愁人說。妹子,你啼哭為何因,莫非是我男兒舊妻妾? (小旦唱)
【前腔】 他須是瑞蓮親兄。(旦) 呀! 原來是令兄。為何散失了? (小旦) 為軍馬犯闕。(旦) 在哪里分別? (小旦) 散失忙尋相應者,(旦) 人有個名字,怎么胡應不成? (小旦) 姐姐,那時節你名瑞蘭,我名瑞蓮,只爭個蓮、蘭二字相差迭。(旦) 好了,妹子,和你比先前又親,自今越更著疼熱。妹子,你到爹娘跟前呵,你休隨著我跟腳,久以后是我男兒那枝葉。(小旦唱)
【前腔】 我須是你妹妹姑姑,你是我的嫂嫂又是姐姐。未審家兄和你因甚別,兩分離是何時節? (旦) 正遇寒冬冷月,恨爹爹把奴拆散在招商舍。(小旦) 如今還思量著我哥哥么? (旦) 思量起痛辛酸,那其間他染病耽疾。(小旦) 那時怎割舍得他?(旦) 是我男兒,教我怎割舍? (小旦唱)
【四犯黃鶯兒】 他直恁太情切,你十分忒軟怯,眼睜睜怎忍相拋撇。(旦) 枉自怨嗟,無可計設,當不過他掄來推去望前扯。(合) 意似虺蛇,性似蝎螫,一言如何訴說!
【前腔】 流水也似馬和車,頃刻間途路賒。他在窮途逆旅應難舍。(旦) 那時節呵,囊篋又竭,藥餌又缺,他那里悶懨懨難捱過如年夜。(合) 寶鏡分破,玉簪跌折,甚日重圓再接。(旦唱)
【尾聲】 自從別后音書絕,這些時魂驚夢怯,莫不是煩惱憂愁將人斷送也。
(旦) 往時煩惱一人悲,(小旦) 從此凄涼兩下知。
世上萬般哀苦事,無過死別共生離。
(并下)
休見撇: 不要見外。與下文“休見別”同。直恁的: 這樣的。乖: 怪。甘痛決: 甘受重罰。疾效些: 意即病好些。效,通較,宋元時以病愈為較可。
寶鏡分破: 南北朝時,陳朝的樂昌公主和駙馬陳德言,看到國勢日衰,預感到將來國亡之時,夫妻會分散,便把鏡子分為兩半,各執一半,作為將來彼此設法再相會的信物。這里借比夫妻分離。玉簪跌折: 用白居易 《井底引銀瓶》詩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語意,也是比喻夫妻分離。
這是本劇最精采的一出戲。它融合了喜劇和悲劇的雙重因素。作者著重抒發了王瑞蘭的離愁和幽怨,以秀麗的文筆細膩地描寫了瑞蘭回京城之后,思念世隆不止,而又無處可以傾訴,只得于夜間對月祈禱的悲痛心情。且結合王瑞蘭和蔣瑞蓮弄清姑嫂關系的劇情,進一步深化了主人公對親人分離的悲痛之情。同時,通過姑嫂調笑所展開的性格沖突,洋溢著濃郁的喜劇氣氛和抒情色彩。這種悲劇因素與喜劇因素的相互滲透,產生了別有境界的和諧之美。
戲一開場,作者首先運用反襯的辭格。展現于人們的是:“閑庭靜悄,瑣窗瀟灑,小池澄澈。疊青錢,泛水圓小嫩荷葉。”“階前萱草簇深黃,檻外榴花疊絳囊,清和天氣日初長。”這一切多么令人陶醉。然而,對于王瑞蘭卻是:“懨懨捱過殘春也,又是困人時節,景色供愁,天氣倦人,……”一樣的美景,不同的感受。這景物與瑞蘭的心情恰恰相反,形成情與景的鮮明對比。作者越是贊美景物的可愛,就越能反襯出人物失去“愛”的痛苦心情。這種手法,往往比直接渲染效果更佳。此處以良辰美景,反襯無限愁思,收到“傷情對景腸寸結”的效果。
接著,從人物衣服寬松,足見瑞蘭之憔悴。這全因世隆縈牽芳心。此事對于飽經憂患的瑞蘭來說,力圖隱秘。然而,天真無邪的妹妹瑞蓮卻追問不止,偏要尋根究底,使悲劇因素中包含著喜劇的氣氛。“多應把姐夫來縈牽,別無些話說”。點透了瑞蘭的愁思所在,而她還是故作鎮靜,并要拿妹妹“到父親行去說”,仍欲繼續隱秘自己的心事。關漢卿《閨怨佳人拜月亭》限于北曲體例,只能由瑞蘭一人主唱,未能充分展現瑞蓮的伶俐乖覺。南戲自 【青衲襖】以下各曲,則由瑞蘭、瑞蓮分唱,如珊瑚玉樹,兩相輝映,益顯華美。由于劇作者把姐妹的兩樣心情,兩種性格挖掘得十分深細,因此她倆之間微妙沖突也就發揮得尤為充分。
玉宇無塵,銀河瀉影,月色橫空,花陰滿庭。這里的景物描繪,按照從高到低、由遠及近的順序,依次將夜色、月形、花木等展示給觀眾。此時,瑞蓮托辭離去,其實遮藏于花陰深處。場面上只留瑞蘭一人,萬籟無聲。在這寧靜明潔的月夜景色里,我們仿佛看到月光下,庭院里,瑞蘭躡著腳步,晃動身影,碎步行至拜月亭。“拜新月,寶鼎中把明香滿爇”。可見瑞蘭是那么認真仔細地插香、拜月。仿佛聽見她在傾訴衷腸,那無限綿情蜜意的聲聲細語在庭院里蕩漾,仿佛覺得她的鼻子有些發酸,眼睛有些模糊,那愛情似火焰一般強烈,而她卻又象受酷刑一般痛苦。瑞蘭的禱告是那樣的虔誠,愛情是那樣的堅貞,期望是這般的熱切,追求是這般的執著。我們又仿佛看到,妹妹瑞蓮躬著身子,半遮面目,全神貫注看個究竟,屏著呼吸側耳聽個明白。在我們捕捉劇中人所處的特定環境里的特殊感情時,不難體會到王瑞蘭的內心世界是何等地波瀾起伏。那充滿詩意的景色與瑞蘭沉醉于夢境般回憶中的迷離恍惚的心情便融為一體。這種情景交融,以景寫情的方法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方法。作者吸取了這一方法,使作品充滿了詩情畫意之美。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出戲可以說是優美的詩劇。
對月禱告,真實地披露了瑞蘭內心深處對夫婿的無限眷戀和關懷。妹妹瑞蓮“悄悄輕將衣袂拽”,是那么突如其來,姐姐隱秘的真相全然大白,頓時“那嬌怯,無言俯首,紅暈滿腮頰。”無奈何只得“一星星對伊仔細從頭說。”瑞蓮聽說姐夫原來是蔣世隆,立刻由喜轉悲; 瑞蘭莫明其妙,以為瑞蓮是她的“男兒舊妻妾”。這一誤會,又節外生枝,平添一層波瀾,具有強烈的喜劇氣氛。當彼此問明緣由,誤會消除后,瑞蘭和瑞蓮的兩顆心便完全熨貼在一起,歡悅之情,達到頂點。她倆共同懷念世隆,共同詛咒王鎮。劇情從此又有了大的轉折。戲到此以“往時煩惱一人悲,從此凄涼兩下知; 世上萬般哀苦事,無過死別共生離”作結,恰到好處。
這出戲,舞臺上雖只有兩個人,但劇情的發展隨步換形,波瀾層迭,搖曳多姿; 做到了既嚴肅又幽默,既輕松又莊重。劇作者善于通過生動的情節去表述人物的言行和刻畫其心理活動,使人物的性格隨著故事情節的進展而逐步臻于完善。其效果使觀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達到繪聲繪色、傳神摹態的境界,具有回腸蕩氣的藝術力量。李贄評本出戲說:“此出關目妙絕,曲亦妙。”甚至前人說:“施君美真筆終于此折,以下皆后人竄改者,故有譜中載,斷簡所留者,而傳中反無。”此言未必可信,但可說明此出戲的精采與絕妙。
上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施惠·拜月亭記(第二十二出招商諧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