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沈佺期《獨不見》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沈佺期
盧家少婦郁金堂①,海燕雙棲玳瑁梁②。九月寒砧催木葉③,十年征戍憶遼陽④。白狼河北音書斷⑤,丹鳳城南秋夜長⑥。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⑦。
【解題】
此詩約作于武后萬歲通天元年(696)。獨不見,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稑犯忸}》云:“獨不見,傷思而不得見也。”此詩題一作《古意呈補闕喬知之》。喬知之是年以左補闕隨武攸宜出征契丹,次年凱旋回朝,即因愛妾碧玉被奪作詩事為武承嗣所殺。詩中寫思婦想念征夫之苦,當為喬知之出征時所贈,或疑即擬碧玉代贈。古意:擬古樂府之作。詩為七律,卻是古樂府風調。辭藻秾麗,意境流動。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四評為“初唐七律之冠”。
【注釋】
①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此處以“盧家少婦”作為思婦的代稱。郁金堂:堂中燃燒著香料。郁金:貴重的香料,產于大秦國(古羅馬帝國)。②此句以海燕雙棲在裝飾玳?;y的屋梁上,反襯思婦的孤獨。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產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稱。玳瑁(dai mao):又作“瑇?!薄ⅰ拔}蝐”,海龜名,背甲呈褐色和淡黃色相間的花紋,可作裝飾品。③此句意謂九月寒風中的搗衣聲似乎催下了落葉。九月是準備寒衣的季節,搗衣聲引起思婦對征人的思念。砧(zhen):搗衣石。木葉:一作“下葉”,即落葉。④十年:泛指相當長的年月。征戍:出征防守邊疆。遼陽:泛指今遼寧省一帶,唐代屬邊境地區。⑤白狼河:即今遼寧境內的大凌河,流經錦縣人海。此處“白狼河北”即泛指上句征人所在地“遼陽”。音書斷:斷了音訊。⑥此句意謂長安城南的思婦秋夜不眠,感到夜特別長。丹鳳:相傳春秋時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吹簫引鳳,鳳凰降落秦都咸陽城,因稱咸陽為鳳城,此處指長安。長安大明宮南有丹鳳門。城南:唐代長安城中,宮廷在城的東北部,住宅多在城南,故此處“城南”乃實指。⑦二句意謂有誰知道思婦含愁獨處不能與丈夫相見,又使明月照著織機上的黃絹,更增添了愁思。流黃:特指黃色的絹。古樂府《相逢行》:“大婦織綺羅,中婦織流黃。”
上一篇:沈佺期《雜詩》五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