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歐陽修·琴枕說》鑒賞
介甫嘗言夏日晝睡,方枕為佳。問其何理,云睡久氣蒸,枕熱,則轉一方冷處。然則真知睡者耶?
余謂夜彈琴,唯石暉為佳。蓋金蚌瑟瑟之類,皆有光色。燈燭照之,則炫耀,非老翁夜視所宜。白石照之無光,唯目昏者為便。介甫知睡,真懶者。余知琴暉,直以老而目暗耳。是皆可笑。
余家石暉琴,得之二十年。昨因患兩手中指拘攣,醫者言,唯數運動以導其氣之滯者。謂唯彈琴為可。亦尋理得十余年已忘諸曲,物理損益相因,固不能窮,至于如此。老、莊之徒,多寓物以盡人情,信有以也哉。
(《歐陽修全集》)
“琴枕說”,顧名思義,就是寫琴和枕。文中,作者寫王安石喜用方枕,自己愛彈石暉琴,并說“介甫知睡,真懶者。余知琴暉,……是皆可笑”。作者雖寫的是兩件瑣碎的小事,但卻借此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作者借琴、枕“寓物以盡人情”,探究事物 “損益相因”的原理,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這樣兩個命題: 一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特點,作出合適的選擇; 二是要根據客觀條件,量力而行,做切合實際的事。而這都是通過“琴”和“枕”來反映的。歐陽修寫的是生活中的道理,但卻適用于各個方面,而且,至今仍有其積極的現實意義。
作者學習老莊善用寓言、比喻說理的手法,寓理于生活瑣事之中,且信手拈來,不加雕鑿,讀來自有一番情趣。
上一篇:《明·歸有光·王氏畫贊序》鑒賞
下一篇:《清·孔尚任·瓊花觀看月序》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