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jīng)典·韓愈《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韓愈
纖云四卷天無河,清風(fēng)吹空月舒波①。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dāng)歌②。君歌聲酸辭且苦,不能聽終淚如雨③:“洞庭連天九疑高,蛟龍出沒猩鼯號④。十生九死到官所⑤,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濕蟄熏腥臊⑥。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繼圣登夔皋⑦。赦書一日行萬里⑧,罪從大辟皆除死⑨。遷者追回流者還⑩,滌瑕蕩垢清朝班(11)。州家申名使家抑,坎坷只得移荊蠻(12)。判司官卑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13)。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14)。”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15):“一年明月今宵多(16),人生由命非由他(17),有酒不飲奈明何(18)!”
【解題】
此詩作于順宗永貞元年(805)八月十五日夜。張功曹,名署。貞元十九年(803),韓愈與張署同官監(jiān)察御史,因直諫觸怒德宗,分別被貶為陽山(今屬廣東省)令和臨武(今屬湖南省)令。貞元二十一年(805)二月因順宗即位大赦,韓愈與張署就在郴州(今湖南郴縣)待命。是年八月順宗因病傳位憲宗,再頒赦令,韓愈被命為江陵府法曹參軍、張署為江陵府功曹參軍。此詩即于郴州得到任命消息時作,故以新的官銜稱張署。詩中先寫中秋夜之景,次以大量篇幅寫張署憤懣之歌,詳述被貶之地環(huán)境惡劣以及遇赦又被壓抑,在政治上既遇大挫折又遇小挫折的歷經(jīng)坎坷。末以貌似曠達(dá)、實則牢騷的寬解作結(jié)。“虛者實之,實者虛之,得反客為主之法。”(汪琬《批韓詩》)全詩意境悲涼,用韻多變,情韻相應(yīng)一致。
【注釋】
①纖云四卷:天空四周的薄云都已卷走。天無河:天上不見銀河。月舒波:月亮舒展光波。②二句寫兩人在郴州的孤獨感。屬(zhu):勸酒。③二句意謂張署唱的歌聲音很酸而且歌辭內(nèi)容很苦,韓愈還未聽完就淚如雨下。④此下十八句并為張署所唱歌辭內(nèi)容。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連天:形容廣闊。九疑:山名,即蒼梧山,在今湖南寧遠(yuǎn)縣境。鼯(wu):又名大飛鼠,一種在樹間滑翔的鼠。號(hao):通“嚎”,大叫。⑤十生九死:猶九死一生。官所:指張署被貶之地郴州臨武縣。⑥藥:指蠱(gu)毒,相傳為一種由人工培養(yǎng)成的毒蟲,將許多毒蟲放在一器皿中,使之互相吞咬,最后剩下的那個毒蟲即名蠱,將它置于食物中使人吃下毒死。濕蟄:藏在潮濕地方的蛇蟲。熏腥臊:散發(fā)出腥臊之氣。⑦二句寫順宗傳位給唐憲宗,發(fā)布大赦令。唐朝制度規(guī)定:頒布大赦令時要擊鼓千聲。昨者:前天。州前:指郴州刺史衙門的前邊。嗣皇:指唐憲宗。圣:指唐順宗。登:進用。夔、皋:上古虞舜時代任用的兩位賢臣,此處以順宗比堯,以憲宗比舜,認(rèn)為憲宗繼位后必能任用賢臣。⑧此句極言傳遞之快。萬里:一作“千里”。按唐制,赦書一日行五百里;此次大赦令于八月初五頒發(fā),在十五日前已到達(dá)郴州。。⑨此句意謂罪至死刑的都免死。大辟:死刑。⑩遷者:被貶官的人。流者:被流放的人。(11)此句意謂蕩滌積弊,清理朝政。大概指憲宗即位后即清洗王叔文等革新派朝臣。瑕:玉上的疵點。(12)二句意謂郴州刺史將韓愈、張署的姓名申報給湖南觀察使,卻被觀察使楊憑壓住,以致不能調(diào)回朝廷,只得到移官江陵法曹參軍和功曹參軍的任命。州家:唐人俗稱州的長官刺史。申名:將姓名申報上去。使家:唐人俗稱朝廷派赴各道的長官觀察使。抑:壓抑。移荊蠻:調(diào)往江陵,江陵古為楚都,楚又名荊。蠻,古代對南方民族的泛稱。(13)二句意謂參軍官職卑微不能說,難免失誤就要伏地挨鞭打。判司:指諸曹參軍,捶楚:鞭打。(14)二句意謂同時被貶職的人遇赦后多已上路回長安去了,對于我們卻像上天之路極為高險而難以追隨攀登。(15)殊科:異類,不同內(nèi)容。(16)此句以下是韓愈的歌辭。今宵多:今晚(八月十五)最美。(17)非由他(tuo):不是由于其他原因。(18)奈明何:意謂如何對得起明月!
上一篇:韓愈《山石》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韓愈《聽穎師彈琴》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