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鎮國軍句復使院早春寄王同州》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胡寇尚未滅①,大軍鎮關門。
旗旌遍草木②,兵馬如云屯③。
圣朝正用武④,諸將皆承恩⑤。
不見征戰功,但聞歌吹喧⑥。
儒生有長策⑦,閉口不敢言。
昨從關東來⑧,思與故人論⑨。
何為廊廟器⑩,至今居外藩(11)?
黃霸寧淹留(12)?蒼生望騰騫(13)。
卷簾見西岳(14),仙掌明朝暾(15)。
昨夜聞春風,戴勝過后園(16)。
各自限官守(17),何由敘涼溫(18)?
離憂不可忘,襟背思樹萱(19)。
[注釋]
①胡寇:指安史叛軍的殘部。當時安祿山、史思明雖相繼被殺,但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稱帝,仍率領叛軍作亂。
②旌: 古時一種用五色羽毛裝飾的旗子。遍草木:遍布草野。
③云屯:如云屯集,比喻士兵眾多。
④圣朝:指唐朝。用武: 用武力鎮壓叛亂。
⑤承恩: 沐浴朝廷的恩澤。
⑥歌吹:歌聲和樂聲,借指歌舞。
⑦長策:良好的策略。
⑧關東:潼關以東,指詩人原來任職的潼關東面的虢州。
⑨故人: 故友,老朋友,指同州刺史王某。論 談論。
⑩何為: 為什么。廊廟器: 具有可以擔任朝廷要職才華的人物,此處指同州刺史王某。廊廟:廟堂,指朝廷。
(11)居外藩:擔任地方的官職。
(12)黃霸: 西漢著名的賢能官吏,曾任刺史、太守,后因政績顯著而進入朝廷擔任過御史大夫、丞相,封為建成侯。寧淹留: 豈能埋沒于州縣。
(13)蒼生: 老百姓。騰騫:奔騰高飛,比喻升遷官職。“黃霸”兩句,用黃霸的典故贊揚同州刺史王某,說王某必定會像漢代黃霸那樣,不會長久淹留在地方,老百姓都在盼望他高升。
(14)西岳: 西岳華山。
(15)仙掌: 華山仙掌,為關中八景之一,在華山東峰上,傳說它是河神巨靈推山導河留下的手痕。朝暾(tūn):早晨的太陽。
(16)戴勝: 候鳥名,頭頂有棕栗色羽毛豎起,猶如戴著首飾華勝,因名戴勝。戴勝春夏間飛往北方,冬季飛回南方。
(17)限官守:被當官的職守所約束。
(18)敘涼溫: 敘寒溫暖。“各自”兩句是說,我們彼此為官職所限,不能經常互相問候。
(19)襟背:指堂前堂后。樹: 種植。萱:草名。據說煎服萱草可以使人忘憂,因此萱草又叫忘憂草。最后兩句是說,離愁別緒想忘也忘不掉,我真想在堂前堂后種滿萱草,好將愁思忘卻。
【題解】
鎮國軍:主管潼關防務的鎮國節度屬軍使院: 指鎮國軍官署。王同州: 同州刺史王某,生平不詳。同州: 地名,在今陜西省大荔縣。此詩為唐代宗寶應元年(762)正月,岑參任兼殿中侍御史充關西節度判官時所作,選自 《全唐詩》
【簡析】
這是一首寄贈詩,首先敘寫了大軍鎮守潼關嚴陣以待的情景,對朋友同州刺史王某不得重任久居外藩表示同情,對各自限于職守不得會晤敘舊深深惋惜,也表達了作者對國事的關心。
上一篇:《潼關銘》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潼關驛亭》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