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鑄《病后登快哉亭乙丑八月彭城賦》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經雨清蟬得意鳴,征塵斷處見歸程。
病來把酒不知厭,夢后倚樓無限情。
鴉帶斜陽投古剎,草將野色入荒城。②
故園又負黃花約,但覺秋風鬢上生。③
【注釋】 ①快哉亭:《慶湖遺老詩集》卷二《快哉亭》自序曰:“彭城郡城之東南隅,提點刑獄官廢廨也。熙寧(宋神宗年號)末,魏郡李公(李邦直)持節來此,構亭城隅之上。郡太守眉山蘇公(蘇軾)命名曰‘快哉亭’。下有爽塏數十步,即唐人薛能陽春亭故址也。”按此詩作于神宗元豐八年(1085)八月,當時詩人在徐州(彭城郡)任寶豐監錢官,三十四歲。是年六、七月,他因病寓居佛寺,作此詩時,病初愈。②鴉帶斜陽:唐·溫庭筠《春日野行》詩:“鴉背夕陽多。”韓偓《秋郊閑望有感》詩:“鴉閃殘陽金背光。”古剎(cha岔):古廟。將;帶領。入荒城: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晴翠接荒城。” ③“故園”句:《賀方回詞》卷一《玉京秋》:“念故園黃花,自有年年約。”亦為同時期之作,可對讀。黃花,《禮記·月令》:“季秋之月,……菊有黃華(花)。”古代風俗,九月九日重陽節前后賞菊,飲菊花酒。但:只。秋風鬢上生:謂兩鬢已生白發。古人以五色對應四季,和“秋”對應的顏色是“白’。又“秋”是草木凋殘的季節,鬢“白”是人衰老的標志,兩者之間亦有可比喻性。
【譯文】 一場雨過天放晴,林中的知了高興地鳴。大道上塵埃都洗盡,回鄉的路途見分明。病來更與酒杯親,不知滿足一個勁地飲。鄉夢醒后登樓望,倚欄無限思鄉情。烏鴉背著夕陽投古廟,衰草帶著野色入荒城。與家園菊花早有約,重陽節對著她把酒傾。今又負約歸不得,秋風從花白了的鬢上生。
【集評】 近·陳衍:“眼前語,說來皆見心思。”(《宋詩精華錄》卷二)
今·鐘元凱:“詩人于懷鄉思鄉之中,又寄托了自己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遂使全詩的思致更見深入,意蘊更見豐厚。……詩中寫景和抒情的內容參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筆極為靈動。”(《宋詩鑒賞辭典》第636頁)
今·金性堯:“頷頸兩聯極工致,結句平弱。”(《宋詩三百首》第179頁)
【總案】 懷才不遇,倦游思鄉,這是古來許多偃蹇于仕途的詩人反復吟詠過的主題。賀鑄此詩,內容并不新鮮,藝術表達卻頗值得稱道。特別是后四句。頸聯以境勝。眼中筆底,一派蒼涼,渲染愁情,亙天蓋地。漢末王粲《登樓賦》曰:“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勝景彌望,尚且不能暫慰客懷,更何況觸目皆是荒寒岑寂?尾聯以意勝。不說久有歸心而屢違素志,卻視家園黃花如故人,言與花有約而一負再負;不說客愁難禁而早生華發,卻將天地之秋與人生之秋一筆雙綰,言霜風起自鬢邊二毛;此中妙詣,為丹青所不能到,弦管所不可擬,惟詩的語言得以獨擅。
上一篇:王質《燈花》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綱《病牛》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