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懷古絕句十首(其二)》交趾懷古
交趾懷古
薛寶琴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交趾,漢武帝所設置的十三個刺史郡之一,所轄地域相當于現在廣東、廣西的大部和越南的中、北部。東漢改為交州,轄境逐漸減小,至隋文帝開皇九年(589)被廢。
本篇是借詠東漢名將馬援之事暗喻元春的命運遭際,詩中所隱之物是馬上招軍,即喇叭。馬援,字文淵,東漢初右扶風茂陵(今陜西省平興縣)人,出身官僚家庭,王莽末年曾為漢中太守,后歸順漢光武帝劉秀,參加東漢對隗囂、涼州的戰爭,戰功卓著,封伏波將軍、新息侯。曾帶兵西擊羌族,南征交趾,北逐匈奴。晚年自請出征五溪少數民族時,染時疫死于軍中。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這兩句極寫馬援戰功卓著,為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貢獻很大,并因此聲名遠揚。金鏞,是銅鑄的大鐘。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曾收繳民間兵器,鑄作金鐘和銅人,“銅鑄金鏞”在這里借指國家統一,四海和平。這四個字在《紅樓夢》諸本中出入較大,脂京本、脂戚本作“銅鑄金鏞”,程乙本作“銅柱金城”,想來程乙本乃是為切合“交趾”之題和馬援之事而改動。東漢建武十五年(42)馬援曾統兵鎮壓交趾女子徵則、徵貳起義,事后在交趾立兩根銅柱為標志,作為漢朝的邊界。金城,漢郡名,在今甘肅南部和青海東部一帶,建武十一年(35),原來附漢的羌族統治集團在金城發動叛亂,被當時任隴西太守的馬援率兵擊破。程乙本改為“銅柱金城”與史實更加相符,但這樣改動會使此詩的寓意更加難辨。據蔡義江先生之說,此處作者用“銅鑄金鏞”是為了隱指宮闈。依據是漢張衡《東京賦》中的“宮懸金鏞”以及南齊武帝在景陽宮設置金鐘令宮人聞鐘起身梳妝的典故。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這兩句是說若以吹笛之事論功,馬援的功勞已經是很大的了,無須再說起張良。鐵笛,又稱鐵簧,是古代的一種管樂器。馬援南征武陵五溪西南夷時有吹笛之事。晉代崔豹《古今注》中載:“《武溪深》,乃馬援南征時所作也。援門生爰寄生,善吹笛,援作歌以和之,名曰《武溪深》。”《武溪深》記述的是這次南征的艱險和五溪的毒淫。張良也有吹笛建功之事。傳說楚漢垓下會戰之時,張良曾派人于夜間吹鐵笛、唱楚歌,使項羽楚軍心生歸意、軍心渙散,最后被漢軍擊敗。(見明人沈采傳奇《千金記》)此處即是在以西漢的開國功臣張良與東漢的馬援相比。
由于詩中隱含的元春的命運身世牽涉到了宮廷秘密,身處文網密布的康乾時代的曹雪芹在處理上不得不十分小心,加之后四十回原稿佚失,而高鶚續書中對元春之死的處理與曹雪芹原意相去甚遠,(據見過佚稿的脂硯齋的評點,元春之死、賈府之敗與黛玉之死應是“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但這一點在續書中沒有表現出來,高鶚對此只是以元春微恙而終一筆帶過)所以這首絕句在明筆——懷古與隱筆——悼今上距離較大,許多具體用意如“振紀綱”、吹“鐵笛”之事都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但這些并不妨礙我們從整體上對它進行把握。
前兩句中“銅鑄金鏞”若按蔡義江先生之說是隱指宮闈生活,與“榴花開處照宮闈”同義,那么這兩句應是在說由于元春被皇帝寵幸,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因而使已經名列京城八公的賈府向上又爬了一步,成了名實相符的皇親國戚。這對賈府來說已經是進入了那個時代它所能進入的最高階層,省親大觀園一節便是這場“九洲萬國被恩榮”的鬧劇的高潮,懷古絕句中的“聲傳海外播戎羌”即是在暗指此時賈府的繁盛昌隆。但是“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隨著元春在宮中不明不白的早逝,還未待賈府的統治者們“顧恩思義”完,他們的末日就已經到了。這一點也是和絕句中所詠的馬援之事暗合的。馬援一生東征西討,頗具戰功,但作者偏偏寫了導致他客死他鄉的南征五溪之事,實在是大有深意的。在這以前,馬援不也是“喜榮華正好”嗎?因戰功封伏波將軍、新息侯,被漢光武帝金口稱譽、倍加恩寵。(據《后漢書》記載:馬援交趾得勝后,向光武帝請戰南征武陵,劉秀憐其老,馬援說自己尚能披甲上馬,并當面試身。劉秀十分高興,稱贊他說:“矍鑠哉!是翁也!”)但不久他便在征戰途中病死。
元春早喪的原因在《紅樓夢》中是一個引人深思的懸案。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她絕不是象續書所述那樣,是身體發福多痰致疾而死。許多研究者認為她是在一場政治斗爭中死去的,這種說法是比較令人信服的,也和《紅樓夢曲·恨無常》的描述相符,《恨無常》中的最后一句“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不正是元春在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宮廷斗爭的犧牲品后,要賈政諸人盡快從官場脫身以避免即將臨頭的災禍而發出的警告嗎?其實在整部《紅樓夢》一書中,以北靜郡王水溶為首的貴族元老派和包括賈雨村在內的內閣權臣派的政治對壘形勢是十分明了的,這一點在高鶚的續書中也有所反映,賈府被錦衣軍查抄,身為京兆府尹的賈雨村是直接參與了此事的,北靜王試圖出面保下賈府,但保了榮國府,寧國府卻終于被查抄了。這種政治對壘的結局是內閣派與宮廷內監串通擊敗了貴族元老派,元春即是這場斗爭的首先犧牲品,而賈府隨著元春這棵庇蔭大樹被摧,樹倒猢猻散,“家亡人散各奔騰”的頹運便降臨了。
上一篇:《懷古絕句十首(其九)》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懷古絕句十首(其五)》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