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老橋記
武陵柳侯圖其青陵之居,屬予而敘,以書曰:武陵之西北,有湖屬于梁山者,白馬湖也。梁山之西南,有田屬于湖上者,吾之先人青陵之田也。吾筑廬于是而將老焉。青陵之西二百步,有泉出于兩崖之間而東注于湖者,曰采菱之澗。吾為橋于其上,而為屋以覆之。武陵之往來有事于吾廬者,與吾異日得老而歸,皆出于此也,故題之曰歸老之橋。維吾先人遺吾此土者,宅有桑麻,田有粳稌,而渚有蒲蓮。弋于高而追鳧雁之下上,緡于深而逐鳣鮪之潛泳。吾所以衣食其力,而無愧于心也。息有喬木之繁蔭,藉有豐草之幽香。登山而凌云,覽天地之奇變;弄泉而乘月,遺氛埃之溷濁。此吾所以處其怠倦,而樂于自遂也。吾少而安焉,及壯而從事于四方,累乎萬物之自外至者,未嘗不思休于此也。今又獲位于朝,而榮于寵祿,以為觀游于此,而吾亦將老矣,得無志于歸哉?又曰:世之老于官者,或不樂于歸,幸而有樂之者,或無以為歸。今吾有是以成吾樂也,其為我記之,使吾后之人有考,以承吾志也。
余以謂先王之養老者備矣,士大夫之致其位者,曰“不敢煩以政”,蓋尊之也。而士亦皆明于進退之節,無留祿之人,可謂兩得之也。后世養老之具既不備,士大夫之老于位者,或擯而去之也,然士猶有冒而不知止者,可謂兩失之也。今柳侯年六十,齒發未衰,方為天子致其材力,以惠澤元元之時,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然其志于退也如此,聞其風者亦可以興起矣,乃為之記。
茅鹿門曰: 文有古者詩人風刺之義。
張孝先曰: 老而致仕,進退之節宜爾。稱柳侯歸老之樂、知止之義,所以風有位也。
上一篇:唐宋八大家文鈔《張君墨寶堂記》原文全文
下一篇:唐宋八大家文鈔《徐孺子祠堂記》原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