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次韻子瞻以紅帶寄王宣義》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參軍但有四立壁,初無臨江千木奴。②
白頭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鞋稱老夫。③
滄江鷗鷺野心性,陰壑虎豹雄牙須。④
鹔鷞作裘初服在,猩血染帶鄰翁無。⑤
昨來杜鵑勸歸去,更待把酒聽提壺。⑥
當(dāng)今人材不乏使,天上二老須人扶。⑦
兒無飽飯尚勤書,婦無復(fù)裈且著襦。⑧
社甕可漉溪可漁,更問黃雞肥與癯。⑨
林間醉著人伐木,猶夢官下聞追呼。⑩
萬釘圍腰莫愛渠,富貴安能潤黃壚。(11)
【注釋】 ①王宣義:王淮,字慶源。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的妻叔。他曾寫信向蘇軾索取紅衣帶,蘇贈帶并賦詩為獻(xiàn)。宣義,宣義郎。散官名。②參軍:官名。州郡的低級官員。王淮曾任雅州戶曹參軍。木奴:指柑橘樹。習(xí)鑿齒《襄陽記》載,李衡在江邊種有甘橘千株,稱為“千頭木奴”。家人賣柑得絹,家道殷足。③折腰:用晉陶潛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事。謂王淮辭官返鄉(xiāng)。④陰壑:幽谷。⑤鹔鷞:傳說中的西方神鳥。《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有鹔鷞裘。初服:未入仕時的服裝。猩血:猩猩的血。傳說用猩血染物色鮮不黯。⑥杜鵑:鳥名。據(jù)說其鳴聲像“不如歸去”。提壺:鳥名。據(jù)說其鳴聲像“提壺蘆”。⑦天上二老:指文彥博、呂公著。當(dāng)時主持朝政的大臣。⑧復(fù)裈:能套棉絮的夾褲。襦:短衣。⑨社甕:村社的酒壇子。漉:濾過。謂用布把酒糟分濾。⑩追呼:謂長官在傳喚。(11)萬釘:古人在腰帶上釘上玉片。萬釘,謂玉片很多。渠:它。黃壚:黃泉之土。
【譯文】 參軍家里只有四堵直立的空墻,從來也沒有在江邊種上橘樹千株。白發(fā)蒼蒼的頭顱,本不是折腰叩拜的器具,戴著桐木帽,穿了棕皮鞋,還自稱做“老夫”。他像滄江上的鷗鷺,本性疏野,不受拘束;又像幽谷中的虎豹,牙須雄壯,體健氣粗。鹔鷞毛作的衣裘,那是他從前穿過的服裝;猩猩血染成的衣帶,那是鄰居老翁家所無。早些時,已聽到杜鵑鳥聲聲催人歸去;等會兒,還要拿著酒杯聽聽“提壺”。如今國家正人材濟(jì)濟(jì),朝廷上兩位大老都已有人扶。孩子吃不飽飯,還能用功讀書;妻子沒有夾褲,那就穿著短襦。社甕可以漉酒,溪水可以捕魚,還要關(guān)心問問:黃雞是否肥可煮?在樹林間醉倒,聽到伐木的聲音,還以為是長官在傳呼。唉,即使當(dāng)上大官,有萬釘寶帶圍著腰,也千萬不要愛它,功名富貴怎能濡染黃泉下的黑土!
【集評】 清·方東樹:“一起跌宕,言貧不可歸。二句不歸,擲。三句曲,曲折好。‘鄰翁無’,三字?jǐn)S。‘當(dāng)今’句言不用要我。收衰了。”(《昭昧詹言》卷二十)
近·高步瀛:“意思曲折而神氣跌宕,使人涵詠不盡。”(《唐宋詩舉要》卷三)
今·韋鳳娟:“通篇筆墨縱橫,情思曲折而跌宕,放得開,收得攏,開合自然,全不費(fèi)力。”(《宋詩鑒賞辭典》第531頁)
【總案】 本詩用“小題大做”之法。一位退隱的小官員向親戚索取紅衣帶,是件微不足道的事,黃庭堅卻由此生發(fā),寄寓了深沉的感慨。一根普通的紅衣帶,要比萬釘寶帶還有意義,因為它象征著一個人重新認(rèn)識自己的價值。詩中著意描述歸隱生活的情趣,也表現(xiàn)了詩人向往之情。本詩幾乎句句用典,但卻不覺晦澀,可見作者提煉運(yùn)化的功夫。末句為全篇主旨,方東樹謂“收衰了”,實未領(lǐng)會作意。
上一篇:秦觀《次韻子由題平山堂》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轍《次韻子瞻登望海樓五絕(選一)》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