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屈守元趙曉蘭
復楚情何極, 亡秦氣未平。
雄風清角勁, 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 戈船決死生!
胡笳千古恨, 一片月臨城。
夏完淳
清順治三年(1646),在抗清斗爭一再失利之后,夏完淳潛回故鄉松江,遵照父親遺囑,變賣家產作為舉兵費用,并投身吳易率領的太湖水上義軍,在軍中任參謀,翊贊軍事謀略,這首詩就是在這時寫的。
首句劈空而來,氣勢磅礴。“復楚”“亡秦”,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史記·項羽本紀》)之意。清兵南下后,施行了瘋狂的民族恐怖屠殺政策,揚州十日,嘉定屠城,“粉黛青苔里,親朋白骨中。新來鄰里別,只說破城功”(呂留良《亂后過嘉興》),大軍所過,十室九空,無數城市夷為廢墟,社會經濟、文化遭到極其嚴重破壞。就在前一年(1645),夏完淳的父親夏允彝在義軍兵敗后,自沉殉國,昔日的師友也紛紛蹈義赴難。“投筆新從定遠侯,登壇誓飲月氏頭”“一身湖海茫茫恨,縞素秦庭矢報仇”(《魚服》),不畏強暴,不甘殺戮,抵御外侮,報仇雪恨,夏完淳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來到吳易軍中的。國難當頭,投筆從戎,作者對自己的軍旅生活滿懷激情。“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二句,大筆如椽,寫出了軍營生活的莊嚴肅穆、蒼涼悲壯。國破家亡,作者已別無選擇,只有與侵略者血戰到底。然而,在侵略者的血腥鎮壓下,江南義軍已紛紛潰敗,完淳投身其間的吳易水軍,雖曾一度光復部分失地,強敵壓境,也連連受挫。“胡笳”二句,既寫出軍中蒼茫的夜景,也隱含著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憤激。后來,作者在獄中寫成的套曲《自敘》云:“英雄恨,淚滿巾,何年三戶可亡秦”,同樣表達了作者不盡的憾恨。
這首詩為作者軍中之作,戎馬倥傯,本無意在辭藻上下工夫。然而,作者具有熾熱的愛國激情、深沉的家國之恨及深厚的文學素養,慷慨悲歌,壯懷激烈,沉郁悲壯,動人心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上一篇:祝誠《南池杜少陵祠堂》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屈守元 趙曉蘭《即事》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