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惟演《對竹思鶴》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瘦玉蕭蕭伊水頭,風宜清夜露宜秋。①
更教仙驥旁邊立,盡是人間第一流。②
【注釋】 ①瘦玉:指竹。蕭蕭:搖動貌。伊水:即伊河,洛河支流,在河南省西部。②仙驥:驥,原意是良馬,但這里指鶴,因傳說中仙人往往乘鶴。《相鶴經》云,鶴為“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列仙傳》亦云王子喬乘鶴登仙。
【譯文】 伊水之畔,纖細的竹枝,明凈如玉,在風中搖曳多姿。風呵,就宜是這夜間的風,清涼醒人;露呵,就宜是這秋天的露,晶瑩澄澈。倘若更有仙鶴佇立一旁,那可算得人間第一流的境界。
【集評】 清·陳衍:“有身份,是第一流人語。”(《宋詩精華錄》卷一)
今·趙昌平:“這首《對竹思鶴》,表面看是浮云野鶴,清高脫俗,骨子里卻是一種牢騷。這只‘鶴’實在是忘不了玉墀丹陛的。‘第一流’云云,實有所不稱。”(《宋詩鑒賞辭典》第40頁)
【總案】 本詩所出現的意象:翠竹(瘦玉)、清風、秋露、仙鶴(仙驥),在中國文化中歷來是清幽、高潔的象征。竹為樹中君子。《詩經·衛風·淇奧》云:“瞻彼淇奧,綠葉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已用翠竹喻君子。魏晉七賢,游于竹林,時人仰慕。王子猷甚至說:“何可一日無此君?”南朝謝莊《竹贊》感嘆云:“綠竹猗猗,貞而不介,弱而不虧。”至白居易《養竹記》更是推崇竹之賢德:“本固”、“性直”、“心空”、“節貞”。這一文化傳統便是錢惟演“對竹”的內在意蘊。而鶴又是禽中高士,一則與超然絕俗有關,所謂“閑云野鶴”之意,劉長卿《送方外上人》有:“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再則與羽化登仙相聯。錢惟演此詩所謂“伊水”、“仙驥”其實暗用王子喬的典故。漢劉向《列仙傳》記:“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石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可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由于竹和鶴都易引起飄然塵外之想,故作者“對竹”而“思鶴”。那么,露與鶴又有什么聯系呢?誠然在高潔這一點是相通的,不然屈原何以要“朝飲木蘭之墜露”呢?但此外鶴與露還有更密切的內在聯系:古代傳說,白鶴性警,八月白露降,流于草葉,滴滴有聲,即高聲相警,徙所宿處,故鶴又名“露禽”。《禽經》云“露翥則露”,晉張華注:“露禽,鶴也。……露下則鶴鳴也,鶴之訓養于家庭者,飲露則飛去。”
由上述可推測,錢惟演此詩大致有兩條思路,一方面是接近聯想:由竹之搖曳,感覺到風動,由風涼意識到秋天,由秋天想到白露,由露降聯想到鶴飛,由鶴飛引出仙意,即竹→風→露→鶴→仙,其中暗用典故而不著痕跡,渾然天成;另一方面是類似聯想,即由竹、風、露、鶴之清幽高潔,這一神韻上的相通之處而聯為一體,構成詩境。
上一篇:武衍《宮詞》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舜欽《對酒》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