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雄關嶻嵲鞏西京①,險甲中原天府名②。
三國封疆分一水③,五陵鎖鑰寄孤城④。
王侯老去河山在⑤,揖讓風衰戰伐生⑥。
割據由來非一姓,豈獨失鹿是秦贏⑦。
【題解】
此詩選自《續潼關廳志·藝文志》。
【簡析】
此詩前半首描寫潼關的雄險和重要,后半首吊古,寫歷代戰伐的連綿不絕和江山易主的司空見慣,表現了詩人對潼關的贊美,和對古代揖讓之風的向往之情。對仗工穩,筆力沉雄老成,是其顯著的特點。
[注釋]
①巀嵲(jiéniè):指山的高大險峻,此處形容潼關的高險。西京:西都長安。
②甲:第一流的。天府:天庭,猶天下。
③三國:秦、魏、晉三個諸侯國。一水: 指黃河。春秋戰國時,秦國曾同魏、晉兩國以黃河為分界。
④五陵:咸陽附近西漢元帝以前的五個皇帝的陵墓,有高帝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孤城:指潼關城。
⑤老去: 死去。
⑥揖讓: 指禮讓友善,相對征戰誅伐而言。
⑦失鹿:喪失政權。鹿: 通“祿”,比喻政權。《史記·淮陰侯列傳》說: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秦贏:秦朝統治者。《史記·秦本紀》云:“舜賜(秦先祖)姓贏氏。”故稱秦朝統治者為 “秦贏” 或 “贏秦”。
上一篇:《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