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道《后湖晚坐》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水凈偏明眼,城荒可當山。
青林無限意,白鳥有余閑。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間。②
目隨歸雁盡,坐待暮鴉還。③
【注釋】 ①此詩約作于詩人紹圣元年(1094)自潁州教授罷歸至元符三年(1100)召為秘書省正字這幾年家居賦閑期間。《瀛奎律髓》題作“后湖晚出”。②伯季:語本曹丕《典論·論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此處當指蘇軾門下諸君。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一:“子瞻、子由門下客最知名者:黃魯直、張文潛、晁無咎、秦少游,世謂之 ‘四學士’。至若陳無己,文行雖高,以晚出東坡門,故不若四人之著,故陳無己作《佛指記》曰:‘余以辭義,名次四君。’”后來陳師道、李廌與四學士并稱“蘇門六君子”。③“目隨”句:化用嵇康詩:“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譯文】 明凈的湖水使眼睛明亮,視野闊遠,荒蕪的城池可以當作山來觀看。深邃杳渺的青林內水涵無限深意,悠然自得的白鳥安享幾多悠閑。我這老病之身已處江湖之上,一生詩名與山谷等當在伯仲之間。此時,我的目光隨歸雁而消盡,卻仍癡癡地坐等暮鴉飛還。(王 洪譯)
【集評】 元·方回:“‘滄江萬古流不盡,白鳥雙飛意自閑。’東坡賞歐公詩,謂敵老杜。后山三、四一聯,尤簡而有味。不致身于廟堂,而致身于江湖之上。‘名成伯季間”,謂在蘇門六君子中,亞于黃而高于晁、張也。”(《瀛奎律髓匯評》卷十五)
清·馮舒:“第六句費解,亦接不下。”(同上)
清·紀昀:“高爽。”又云:“馮(舒)云第六句費解,亦接不下。余謂費解有之,卻無甚接不下。此詩頹然自放,傲然自負,覺眼前無可語者,惟看雁去鴉還耳。語不接而意接,不可以‘昆體’細碎求之。”(同上)
清·馮班:“第二句妙。‘青林無盡意’好對‘紫竹觀世音’。”(同上)
清·許印芳:“‘盡’字復。”(同上,按:《瀛奎律髓》選此詩第三句作“青林無盡意”,故馮、許有此評。)
【總案】 本詩為抒寫閑適生活的一首佳作。方回欣賞三四句,并引歐陽修詩作比較分析。他是覺得后山將歐公七言詩壓縮為五言,“尤簡而有味”。正如元人劉壎《隱居通議》所說:后山詩“得費長房縮地之法,雖尋丈之間,固自有萬里山河之勢也。”紀昀欣賞結二句,謂其有“語不接而意接”之妙。總之,本詩的氣象風格可以紀昀所說的“頹然自放,傲然自負”八字當之。以此為準,可判斷出后山閑適詩與白居易等人閑適詩審美風貌的顯著差異。
上一篇:丁開《可惜》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楊時《含云寺書事》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