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好辯》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孟子·滕文公下》:“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粽哂硪趾樗煜缕?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对姟吩疲骸值沂氢撸G舒是懲,則莫我敢承。’(按:孟子所引為《詩經·魯頌·閟宮》)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诐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釋義】孟子以為當時“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他要捍衛儒家的道統,因而不得不常與人論辯。
【例句】問諸,引取,好辯長于喻。(薛昂夫[中呂·朝天曲])是說孟子的話有論辯的力量,又善于用寓言說明道理。
上一篇:元曲典故《孟姜女送寒衣》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孟宗哭竹》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