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與之《商歌三首(選一)》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東風滿天地,貧家獨無春。
負薪花下過,燕語似譏人。②
【注釋】 ①商歌:春秋時寧戚有自鳴不平的《商歌》二首(《樂府詩集》卷八十三),后常以“商歌”比喻生不逢時,鳴不平以求官。
②薪:柴。譏:嘲笑。
【譯文】 東風吹遍無邊的大地,唯獨窮苦人家里毫無春意。背著木柴從花下走過,就連那些燕子也好像在譏笑窮人,不停地喳喳唧唧!
【集評】 今·錢鐘書:“在江湖派詩人里,他作的道學詩比例上最多;有幾首二十字的抒情短詩,簡煉精悍,頗有孟郊、曹鄴的風味,同輩很少趕得上的。”(《宋詩選注》第288頁)
今·程秀龍等:“用意深刻,說出了窮人的辛酸,揭露也就更為深刻。”(《唐宋絕句選注析》第451頁,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今·金性堯:“此詩共三首,這是第一首。如果單就這一首來看,“商歌”似亦可解為秋天之歌(古人以商、秋皆屬五行中之金,故亦稱秋為商);雖然時令已到東風滿天的陽春,但貧家的心里卻仍像秋天那樣凄清陰冷。”(《宋詩三首首》第380頁)
【總案】 此詩采取通俗易懂、樸素明快的語言,采用烘托對比的手法來突出社會現實的不合理。春光大好,無處不在,可是窮人卻不能享受明媚的春光;“貧家”春天里“負薪”,為生活奔波,言外之意,富人卻在踏青賞春。通過對比,說明春光愈美好,窮人就愈加凄涼落寞,連燕語也似譏人。這虛擬的一筆,正是窮人憤郁心態的外射。這就使詩歌主題得到升華與深化。
上一篇:徐積《哭張六并序》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柳開《塞上曲》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