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農(nóng)謠五首(其一、其四、其五)》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春雨初晴水拍堤,村南村北鵓鴣啼。①
含風宿麥青相接,刺水柔秧綠未齊。②
雨過一村桑柘煙,林梢日暮鳥聲妍。
青裙老姥遙相語:今歲春寒蠶未眠。③
漠漠余香著草花,森森柔綠長桑麻。
池塘水滿蛙成市,門巷春深燕作家。④
【注釋】 ①鵓鴣:鳥名,又稱鵓鳩或水鵓鴣,常在雨前雨后鳴叫。陸游《東園晚興》:“竹雞群號似知雨,鵓鴣相喚還疑晴。” ②宿麥:過冬的小麥。③老姥(mu母):老婦。④蛙成市:蛙鳴一片,熱鬧得如同集市。
【譯文】 春雨初晴,小河里水漲得滿滿;村南村北,鵓鴣聲聲叫得正歡。經(jīng)冬的麥苗,在春風中交織成綠色的地毯;針尖似的稻秧,爭著鉆出水面。
一場春雨過后,空氣中透著薄寒。桑樹柘樹吐出新綠,遠望如一抹青煙。夕陽照著枝梢,鳥兒們巧舌百囀。穿著黑布裙的老婦人遠遠地搭話:今年春寒,蠶到現(xiàn)在還未一眠!
青草中野花點點,清香彌漫;田野里桑麻競長,新綠照眼。春水注滿了池塘,蛙聲齊鳴如同集市;銜泥的燕子,飛進了涼涼的庭院。
【集評】 今·左成文:“每首詩寫一景一事,既各自成篇,又脈絡相連。……清新自然,透露著詩人安于農(nóng)村耕織生活的一派欣喜之情。”(《宋詩鑒賞辭典》第1295頁)
今·吳熊和:“宋人以七絕寫田園景色的,楊萬里、范成大多用散體,王安石則三、四兩句常作對偶,而且好用代詞,如‘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云稻正青’,以‘白雪’代絲,‘黃云’代麥;‘含風鴨綠鱗鱗起,弄日鵝黃裊裊垂’,以鴨綠代池水,鵝黃代柳絲。方岳這些詩則介于楊萬里、范成大的自然與王安石的工巧之間,既不散漫,又不刻露。”(《唐宋詩詞探勝》第376頁)
今·范寧、華巖:“記述田家風物,自然樸素,細節(jié)生動,很有范成大田園詩的風味。”(《宋遼金詩選注》第444頁)
【總案】 這三首詩的旨趣在于描繪田園風光,既不是美化田園,以寄托厭惡官場的情緒的田園牧歌,也不是寫催租逼債感喟哀時的憫農(nóng)詩。而寫出田園清新優(yōu)美的風光,亦自有其審美價值。三首詩都是寫春天的景色,而且顯然是南方農(nóng)村的春景。秧苗、桑柘、桑麻一派新綠,綠是春天的基調(diào)。春雨、雨過、池塘,都寫到水,水是南方農(nóng)村的一大特色。還有鵓鴣、燕子和其他鳥類的啼叫,更使得畫卷中充滿了生機。詩人用樸素清新的筆調(diào),寫出了南方農(nóng)村春天特有的風光韻味,也傳達了他恬淡怡悅的情懷。
第一首寫雨后的田園風光。春水拍堤,鵓鴣齊鳴,冬麥返青,秧苗出水。詩人即目信筆,仿佛攝影機緩緩搖過,在在景物都透露出一種欣欣生意。
第四首前兩句寫雨后日暮景色。桑樹柘樹吐出嫩芽,遠望如一抹青煙,夕陽照著林梢,鳥群在暮色中喳喳亂叫。讀之仿佛身在景中,有“村橋原樹是吾鄉(xiāng)”之感。后二句借農(nóng)婦的對話,微露憫農(nóng)之微旨,但含而不露,仍保持著組詩輕松愉悅的情調(diào)。
第五首寫晚春風光。野草著花,桑麻森森,池塘里蛙鳴若市,燕子銜泥作巢。寫得春意盎然,比前兩首氣象更為熱烈繁盛。春天原是美好的季節(jié),士大夫們的那種蒼白病態(tài)的傷春情調(diào),在這里是根本找不到的。
上一篇:曹翰《內(nèi)宴奉詔作》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林稹《冷泉亭》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