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駒《題湖南清絕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故人來從天柱峰,手提石廩與祝融。①
兩山坡陀幾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②
下有瀟湘水清瀉,平沙赤岸搖丹楓。
漁舟已入浦溆宿,客帆日暮猶爭風。③
我方騎馬大梁下,怪此物象不與常時同。④
故人謂我乃絹素,粉精墨妙煩良工。
都將湖南萬古愁,與我傾刻開心胸。
詩成畫往默惆悵,老眼復厭京塵紅。⑤
【注釋】 ①天柱、石廩、祝融:均為衡山山峰名稱。②坡陀:不平坦。③浦溆:水濱。④大梁:北宋都城汴京。⑤京塵紅:化用晉陸機“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詩句。
【譯文】 有位朋友來自衡山天柱峰,手里提著石廩與祝融。兩座山峰綿亙幾百里,又怎能放在小小的行李之中?山下,清澈的瀟湘水輕輕瀉動;水旁,平坦的沙灘、赭色的河岸,伴著搖曳的丹楓。傍晚漁船已停泊港灣,客船還在與風爭雄。我正騎馬宦游汴京,驚訝這些物象為何與平時不同。朋友說是絹素山水圖,它粉精墨妙,出自巧匠良工。寫盡了湖南山水千古悲愁,頃刻間開闊了我的心胸。詩作成,畫已去,我默默惆悵;老眼四望,又厭煩起京城的攘攘塵紅。
【集評】 宋·楊萬里:“詩有驚人句……韓子蒼《衡岳圖》:‘故人來自天柱峰,手提石廩與祝融。兩山陂陀幾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此亦是用東坡云: ‘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誠齋詩話》)
今·劉學鍇:“詩人努力將平常的事物化為新奇的意趣”;“敘寫畫中景物,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動靜相間,錯落有致”;“更將畫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清絕之境與眼前塵囂紛擾的現實環境作了鮮明對照,表達了詩人厭棄塵俗、向往自然的意趣。”(《宋詩鑒賞辭典》第744—745頁)
【總案】 這是首題畫詩,但詩人先不點明,而是按照由大到小、由山到水的自然順序,突現畫面的景象和作者先后不同的詫異感。起初,作者抓住畫面的主體部分(兩個山峰),以畫為真,以虛為實,而故作詫異。然后,在較為細致地描寫畫面之后,又故發疑問。兩次詫異產生一種奇警動人的效果,同時又說明了畫面不同尋常的藝術感染力。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亮開謎底,正面贊美《湖南清絕圖》的神韻。這種寫作手法顯然是受到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等詩的影響,但此詩中有兩次跌宕,仍有推陳出新之處。
上一篇:趙抃《題杜子美書室》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唐《題畫》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