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唐崇徽公主手痕》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故鄉飛鳥尚啁啾,何況悲笳出塞愁。②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遺跡為誰留。③
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與國謀。④
行路至今空嘆息,巖花野草自春秋。⑤
【注釋】 ①唐代宗時,回紇請求和親,朝廷冊立大將仆固懷恩之女為崇徽公主,遠嫁回紇可汗。崇徽公主手痕碑在今山西靈石,傳說是公主出嫁時路過此地,以手掌托石壁,留下的手痕。②啁(zhou周)啾(jiu糾):鳥鳴聲。悲笳:即胡笳,古代一種流行于塞北的管樂器,發聲悲壯,故稱。③青冢:漢王昭君和親匈奴,死后葬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相傳塞外草色皆白,獨昭君墓上草色常青,故名。④肉食:指享受厚祿的官員?!蹲髠鳌非f公十年:“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唬?‘肉食者鄙,未能遠謀?!?⑤行路:路上行人。
【譯文】燕子離開故鄉,還要陣陣呢喃;公主遠嫁塞外,滿懷心酸,更何況胡笳聲聲愁慘。即使死去,葬身荒漠,魂魄也無法回返。高高的山崖上,留下一道手痕,又給誰看?自古以來就有那絕色女子,為民族作出犧牲;滿朝文武,誰能替國家分擔憂患?至今行人常常對此悲嘆,歲月悠悠,草木依舊,對外局面未見什么扭轉。
【集評】 宋·朱熹:“以詩言之,第一等詩;以議論言之,第一等議論也?!?《朱文公語錄》)
宋·葉夢得:“如《崇徽公主手痕》詩:‘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與國謀?!俗允莾啥未笞h論,而抑揚曲折,發見于七字之中,婉麗雄勝,字字不失相對,雖‘昆體’之工者,亦未易比?!?《石林詩話》卷上)
明·瞿佑:“全篇前后亦相稱。”(《歸田詩話》卷中)
清·趙翼:“‘玉顏自昔為身累,肉食何人與國謀。’此何等議論,乃熔鑄于十四字中,自然英光四射?!?《甌北詩話》卷十一)
【總案】 此詩所詠的是唐代崇徽公主遠嫁回紇時,在山西靈石所留下的手痕碑。對于數百年前一位弱女子的悲慘命運,詩人灑下一掬同情之淚。但此詩沒有停留在個人命運悲劇的水平,而是用歷史的觀點,對千百年來屢見不鮮的和親政策作出深刻反思:“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與國謀。”以犧牲弱女子來換取邊境上的暫時安寧,滿朝文武官員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一語道破問題的關鍵,因此朱熹稱之為第一等議論。歐陽修所處的時代,國勢積弱和外患頻仍是一大癥結,宋朝以輸歲幣乞求和平,這和前代的和親政策沒有什么兩樣,因此詩歌又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類似的感慨也反映在作者《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中。
上一篇:鄭思肖《詠制置李公芾》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啼鳥》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