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菩薩蠻》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其一
小山重疊金明滅②,鬢云欲度香腮雪③。懶起畫蛾眉④,弄妝梳洗遲⑤。照花前后鏡⑥,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⑦,雙雙金鷓鴣⑧。
【注釋】
①《菩薩蠻》:又名《子夜歌》、《重疊金》。唐教坊曲名,后為詞調。唐蘇鶚《杜陽雜編》云:宣宗大中初,女蠻國人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故謂之‘菩薩蠻’”。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云:“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假其新撰密進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據此,知此調原出外來舞曲,傳入當在公元847年以后。但開元時人崔令欽所著《教坊記》已有此曲名,可能前后不止一次傳入中國。②小山:指床頭屏風上雕畫著重重疊疊的山巒。金明滅:指太陽照在屏風上,金光閃爍。以“金明滅狀朝日初升與畫屏之金碧相映生輝”。另說,唐代女子在額頭上涂黃色,叫 “額黃”,隔了一夜,濃淡不勻,故曰明滅。③鬢云:描寫像云朵似的亂發。又形容鬢發細柔烏黑。欲度:形容頭發蓬亂,絲絲裊裊,半掩著面容,如飛飄之狀。度,動詞,指鬢發飄動、飛動等,點出美人鬢發松亂的一種睡態。香腮雪:一作“春腮雪”,非。形容雪白或敷粉的面頰。④蛾眉:或作娥眉,形容女子眉毛細長如蠶蛾之觸須。楊雄《方言》:“娥,好也,秦晉之間好而輕者謂之娥。”枚乘《七發》:“皓齒娥眉。”⑤弄妝:打扮,妝飾。⑥照花:指對鏡簪花。因為兩鏡前后對照,故云“交相映”。花,頭上的裝飾品。⑦新帖:指用金線繡好的花樣,再帖縫在衣服上。帖,一作“貼”,著也。羅襦:短衣,短上衣,這里指絲綢短襖。古樂府《陌上桑》:“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⑧金鷓鴣:在絲綢短襖上,用金線盤繡上兩只鷓鴣的美麗圖案,繡后重加以熨貼,金光閃閃,故稱金鷓鴣。一作用金箔貼成的鷓鴣鳥。
【評點】
溫詞為《花間集》之首,此詞又為溫詞之首,足見其為典型的花間之作。起二句勾勒了少婦的外貌形象:云髻高盤,在朝陽的照映下,頭上簪珥釵環閃爍著美麗的光影,烏黑的鬢發則略微遮蓋了兩腮。這里用一個“度”字,就將鬢發如云的動態準確地表達了出來,令人感到妙不可言。接著寫她的神態,嬌慵怯怯,連弄妝畫眉也是懶洋洋的,動作極其遲緩。“懶”字、“遲”字便是人物內心情緒的外在表現。“弄妝”二字,顯露出人物情緒由嬌懶逐漸變為精細,用雙鏡前后對照,惟見人面與花枝交相輝映,展現了一個美麗少婦的形象。其得意之情,婀娜之態,可以想見。結尾二句又復宕開,當其瞥見繡羅短襖上一對金黃色的鷓鴣時,便自覺孤獨。至此,則可知前半片所說的弄妝“遲”、“懶”的意蘊所在,即暗示其心灰意冷的原因所在。
清末學者、詩人俞陛云在《唐詞選釋》中指出:“飛卿詞極流麗,為《花間集》之冠。《菩薩蠻》十四首,尤為粗精之作。”這首詞描寫了一位獨處閨中的少婦,從起床而梳妝,以至穿衣等一系列動態,從中體現出她的處境與心情。寫得層次分明,又含蓄蘊藉。在詩詞中寫閨怨的作品很多,但作者把閨怨寫得綺秀凄絕,與別人不同,頗不多見。整個詞雖寫閨中少婦心中的幽怨,卻未直接暴露,而是隱隱約約地通過對她的神態、動作、服飾等的描寫,層層暗示其內心的感情。
這首詞頗能代表溫飛卿的藝術風格,加之溫詞影響深遠,故本詞被看作詞史上一座豐碑。
其二
水精簾里玻璃枕①,暖香惹夢鴛鴦錦②。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藕絲秋色淺③,人勝參差剪④。雙鬢隔香紅⑤,玉釵頭上風⑥。
【注釋】
①水精:即水晶。用色澤瑩澈、質地精細的水晶制作的簾子。②惹夢:這里指鴛鴦錦被既香且暖。最容易引人入夢境。惹,逗引,撩起。《花間集》詞中用“惹”字共二十五處,多為此意。鴛鴦錦:指繡有鴛鴦圖形的錦被。錦,錦緞、錦被。③藕絲:指衣服染成藕絲色,像秋日藍天之淺色。李賀《天上謠》:“粉霞紅綬藕絲裙。”秋色:秋香色,淡赭。形容衣裳的顏色。④人勝:即采勝、花勝。這里指女人頭上的飾物似人形。李商隱《人日詩》:“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參差剪:謂剪成大小不同、各種形態的樣子。⑤隔香紅:分戴鮮花。因花分戴于兩鬢,所以用“隔”字。隔,分開。香紅,鮮花。⑥玉釵:古時婦女的首飾,常以金玉制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頭上風:指頭上所飾花勝之類,隨步迎風而微動。作者的《詠春幡》詩亦云 “玉釵風不定,香步獨徘徊”。
【評點】
這首詞主要是通過夢境描寫一位女子的懷人之情及其微妙而細致的心理狀態,讀之如在眼前。
起首二句,以華美的字句描繪閨中陳設玲瓏雅潔及思婦懨懨入夢。加之下片夸飾思婦服裝的多彩和頭飾的多姿,顯得十分艷麗。詞境如此,似覺 “濃得化不開”,然折入三、四句,則于秾麗中透出清新之氣。下片具體寫思婦夢醒以后的裝束。前兩句著重寫實,色彩絢麗;后兩句著重神韻、風采。“雙鬢”句中著一 “隔”字,透出兩鬢簪花如畫。末句著一 “風”字,不但使兩鬢之花漂浮不定,且覺玉釵上的人勝也在春風中顫巍巍搖晃不已。
本詞寫思婦初春深閨遙怨之情。思婦由 “暖香”而入夢,由夢而見江上煙柳,雁飛月殘,并由晨起而盛妝。雖然 “通篇如縟繡繁弦,惑人耳目,悲愁深隱,幾似無跡可求”(俞平伯《讀詞偶得》),但從室內 “暖香”、“鴛鴦錦”及室外之 “雁飛殘月天”的描寫中,思婦之隱情仍依稀可見。雖然有 “雕繢滿眼”之病(李冰若《栩莊漫記》),但煉字如 “惹”、“隔”、“風”,使思婦神情活現,煉句如“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意境深遠,不失為詞中佳句,倍受后人稱贊。
陳廷焯認為:“‘江上’ 二句,佳句也。好在全是夢中情況,便覺綿邈無際。若空寫兩句景物,意味便減。”(《白雨齋詞話》卷七)又云:“‘楊柳岸,曉風殘月’ ,從此脫胎。”(《白雨齋詞評》)
溫庭筠長于借景物描寫刻畫人物心情,在一片幽靜的氛圍里,呈現出益顯靜謐的動象,頗足引起讀者遐想,沉浸于優美無盡的思索中。
其三
蕊黃無限當山額①,宿妝隱笑紗窗隔。相見牡丹時②,暫來還別離③。翠釵金作股④,釵上蝶雙舞⑤。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注釋】
①蕊黃:即額黃。因色似花蕊,故稱。六朝時代,婦女打扮時,額間涂黃,唐五代時候,仍存此習。無限:沒有界限,指黃色已經模糊不清。山額:舊時代稱眉為遠山眉,眉上額間故稱山額;或曰,額間的高處。②牡丹時:指牡丹開放之暮春時節。③暫:剛。④股:釵的組成部分,如羽。《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⑤蝶雙舞:釵頭飾雙碟形,顫動時如飛舞狀。
【評點】
這首詞寫情人相見恨晚,相別恨速的情景。詞的開頭寫閨中人物的形象,雖是舊妝,但還可見到額間點黃的痕跡,隔著紗窗還可看見她笑意已消失,且帶愁容。“相見”二句,補充刻畫她 “隱笑” 的原因。她與愛人相見在暮春時節,牡丹花開放之時,暗喻相見之晚。“暫來還別離”,“暫”字是剛剛的意思,點出共處時間之短,離去匆匆。一個 “隱”字,深藏了無限情致,將其沉浸于幸福的回憶轉述為怨恨相聚短暫的那一剎那的神情淋漓寫出。
下片 “翠釵”二句,乍見只是寫了妝飾的雙釵,但在閨中人眼里,卻大有人不如物之感,這與第一首所言 “雙雙金鷓鴣”同一道理,隱含著對人情冷寂的喟嘆! 最后二句,“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以景結情,淡語作收,但真收得住嗎?實言有盡而意無窮。全詞融情于景,給人以有余不盡的情趣,耐人尋味。
其四
翠翹金縷雙鸂鶒①,水紋細起春池碧②。池上海棠梨③,雨晴紅滿枝。繡衫遮笑靨④,煙草粘飛蝶⑤。青瑣對芳菲⑥,玉關音信稀⑦。
【注釋】
①翠翹:指鳥尾上翠色的長毛。金縷:金色的花紋。鸂鶒:水鳥名。因其形大于鴛鴦而色多紫, 故稱“紫鴛鴦”。整個句子描寫鸂鶒外形。②水紋:指雙雙鸂鶒游于春池碧水上,泛起細細的波紋。③海棠梨:即海棠花。④笑靨:含笑時面頰上呈現的酒窩。靨,酒窩兒。曹植《洛神賦》:“靨輔承權。”⑤煙草:指青煙細草。粘:這里形容蝴蝶緊緊地附著在青煙細草上。⑥青瑣:古代門上的雕花妝飾。指華貴之家。芳菲:花草芬芳繁茂,指美好時節。⑦玉關:即玉門關。唐五代閨情詩詞,寫婦人思念久戍邊疆的征夫,常用 “玉關”、“玉門”這些詞,泛指邊遠的國土。李白詩有 “春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評點】
這首詞也是閨中懷人之作,著力以往昔的歡樂反襯今日的落寞。
上片追述往日歡會的情景,用紫鴛鴦在平靜的春水中嬉戲起興,以喻兩情的和諧融洽;又用雨后池上海棠花的紅艷滿枝,烘托歡樂的氣氛。
下片開頭一句 “繡衫遮笑靨”,點出了少女美麗嬌羞的情態。又用“粘飛蝶”承前啟后,煙籠芳草,飛蝶雙雙,既關合前面春日幽會的虛寫,又是后兩句實寫 “青瑣對芳菲” 的伏筆。最后揭示本意,芳菲依舊,人去屋空,音訊稀疏,一種懷念的幽怨情懷,溢于紙上。
劉永濟評點:“后二句則以今孤寂之情,與上六句作對比,以見芳菲之景物依然,而人則音信亦稀,故思之而怨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陳匪石在《舊時月色齋詞譚》中評價:“語語是景,語語即是情。” 因之,誦讀起來意味醇厚深長。
其五
杏花含露團香雪①,綠楊陌上多離別②。燈在月朧明③,覺來聞曉鶯。玉鉤褰翠幕④,妝淺舊眉薄⑤。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⑥。
【注釋】
① “杏花”句:謂杏花含露凝聚,色白而香。團,凝聚,動詞。香雪,如雪花帶香。② “綠楊”句:言有綠楊的陌上,自古多為離別之處。③燈在:燈還亮著。④玉鉤:指精美的帳鉤。褰:掛起,扯掛。翠幕:指翠綠色的帷幕。⑤ “妝淺”句:淺、薄為濃艷之反義。淺妝,指早上未試新妝。舊眉薄,指原來畫的眉毛色已淡薄。舊眉,指宿妝。⑥蟬鬢:謂鬢如蟬翼。鬢分兩側,梳成如蟬之兩翼。崔豹《古今注》:“魏文帝宮人有莫瓊樹,制蟬鬢,縹緲如蟬。”
【評點】
這首詞托夢中之境,抒相思之情,寄思幽渺而深宏。
上片寫主人公由夢而醒,夢現當初分別情景,隱含此時相思之情。醒后燈月依舊,暗示人去樓空,朦朧之景透出相憶怨情。
下片寫主人公醒后情態。弄妝遲遲,展現主人公慵懶無聊的情態;進而對鏡梳妝,忽而夢牽魂縈,不禁自憐自嘆。全詞將主人公的心理刻畫得極為生動傳神,尤其是結句 “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評點:“凄涼哀怨,真有欲言難言之苦。”今人唐圭璋教授指出:“末兩句,十字皆陽聲字,可見溫詞之響亮。”(《唐宋詞簡釋》)
俞陛云先生評價《菩薩蠻》曰:“十四首中言及楊柳者凡七,皆托諸夢境。風詩托興,屢言楊柳,后之送客者,攀條贈別,則離思黯然,故詞中之言,低回不盡,其托于夢境者,寄其幽渺之思也。”(《唐詞選釋》)三位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評價了這首詞,都很精當。其境既迷離惝恍,其情尤可哀傷。夢中之情與身邊之景相互縈繞,愁思綿綿,令人柔腸寸斷,給讀者留下無限回味。
其六
玉樓明月長相憶①,柳絲裊娜春無力②。門外草萋萋③,送君聞馬嘶④。畫羅金翡翠⑤,香燭銷成淚⑥。花落子規啼⑦,綠窗殘夢迷。
【注釋】
①玉樓:指建筑精美華貴的樓閣。李白《宮中行樂詞》:“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②裊娜:柔軟細長的樣子。③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④嘶:馬鳴。此二句乃追憶昔日相別的情景。⑤畫羅:指繡繪著花紋的羅帷。金翡翠:言金色的翡翠鳥圖案。《埤雅》:“翠鳥或謂翡翠,雄赤曰翡,雌青曰翠。”⑥香燭:根據俞平伯解釋:“古之燭多摻以香料,故云香燭。”此句意猶杜牧《贈別》詩:“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銷:銷融,燒燃。⑦子規:即杜鵑。《埤雅》:“杜鵑一曰子規,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鳥,夜啼達旦,血漬草木。凡始鳴皆向北,啼苦則倒懸于樹枝。”傳說杜鵑為古蜀國帝杜宇之魂所化,故又稱之為杜宇。左思《蜀都賦》:“碧出萇弘之血,鳥生杜鵑之魂。”后常以子規啼聲悲切比喻傷別之情。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評點】
這首小令描寫了玉樓月夜少婦苦苦懷人之深情。
上片言憶,下片言夢,寫出來了少婦苦苦相思、深深思念的 “長相憶”。
“春無力”,暗含寂寞的人望見柳絲,倍增傷感之意。以之描寫相思少婦特別傳神,因思念而心結懨懨,心潮波動,遂覺一切皆無力。“金翡翠”、“殘夢迷”,乃思婦之心理活動,成對成雙的鳥紋與孤單寂寞的人形成鮮明對比,香燭落下燭油,猶如自己的淚珠一般。窗外,花飄零,春逝去,子規悲啼,青春消逝,難怪窗里的人殘夢迷離,相思刻骨,憂愁無限。全詞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字字哀艷,讀之銷魂。
李冰若在《栩莊漫記》中指出此詞“清綺有味”。唐圭璋教授在《唐宋詞簡釋》中評點曰:“通體景真情真,渾厚流轉”,確為中的之評。
其七
鳳凰相對盤金縷①,牡丹一夜經微雨②。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③。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④。
【注釋】
① “鳳凰”句:指衣上用金線繡成相對的鳳凰圖案。盤,盤錯,這里指盤繡在衣上,動詞。金縷,指金絲線。② “牡丹”句:這句意為閨中人妝成后,如牡丹經雨,更為艷麗。或謂與首句意同。繡案乃鳳凰牡丹圖。③雙臉長:意言人瘦。④“音信”二句:這句意思指所念之人音信不來,而社日前,雙燕卻又飛回,大有燕來人不來之悲。社,社日,古代地方上祭神的日子,有春社、秋社。
【評點】
這首小令寫思婦新妝后畫樓望遠失落的情懷。
上片首二句描寫女主人公精心妝扮后的形象。第一句從服飾寫其美麗,身上穿著用金線繡成的有鳳凰雙飛圖案的衣裳;第二句從情態寫其嬌艷,用比喻手法寫女主人公像牡丹花,經過夜雨洗滌后十分明麗。“明鏡”二句寫思婦微妙情態。或許是她自己的揣測,或許是從別人那里傳來什么信息,估計自己所懷念的人可能快歸來了,所以才特別打扮。妝成后,又特別對鏡照看,其他都好,只是自己清瘦了。
下片寫妝成后望歸的心情。登樓遠望,久望無人影,不見伊人歸來,只見欄外柳絲垂垂,這種失望與惆悵,令其心中不平。又見年年按時歸來之春燕,成雙成對,飛來又飛去。這真是人不如燕,絲絲哀怨,愁苦陣陣,說不清楚,格外深婉。
其八
牡丹花謝鶯聲歇①,綠楊滿院中庭月②。相憶夢難成③,背窗燈半明④。翠鈿金壓臉⑤,寂寞香閨掩。人遠淚闌干⑥,燕飛春又殘。
【注釋】
① “牡丹”句:寫暮春時節的花月景色。鶯:鳴禽類,體小,鳴聲清脆,宛轉如歌,故稱“鶯歌”。②中庭月:指月到中庭,正是午夜時分。③“相憶”句:意指由于相思之切,難以入夢,眼前唯見窗背面的燈光搖搖晃晃,半明半暗,更覺孤凄。④背窗:即北窗。一說人面背窗。皆可通。《花間集》中,用“背”字共四處,多數是“背窗”、“背面”之意,但有時也可作“閉”、“掩”之類動詞釋。如張泌的《浣溪沙》“繡屏愁背一燈斜”,毛熙震的《菩薩蠻》“小窗燈影背”等。⑤“翠鈿”句:用翡翠或珠玉金銀等制成的形如花朵的首飾。白居易 《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壓臉,即遮臉。指金玉飾物遮住了臉,形容頭飾富麗。⑥“人遠”句:意指想到遠處的愛人,淚珠縱橫。闌干:交錯縱橫的樣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評點】
這首小令同樣是寫“閨怨”,但側重于描寫閨人之寂寞與時光之流逝。
開頭二句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設置出一個暮春暗冷的環境。花謝鶯聲歇,表明已是暮春時節。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楊樹滿院,濃綠暗淡,月到中庭,光輝清冷。這時女主人公 “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正因相憶而徹夜不眠,只有半明半暗的燈火伴隨著她,讓人倍感凄婉。
下片則側重描寫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懷。“翠鈿金壓臉”,以首飾之繽紛富麗反襯美人之寂寞。“寂寞香閨掩”,以香閨之掩閉正面狀美人內心之凄苦,深動人心。“人遠淚闌干”,正面揭示出孤獨與寂寞都是因為“人遠”所致。“燕飛春又殘”再從側面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正隨時光匆匆消逝。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評》中評點本詞云:“領略孤眠滋味,逐句逐字凄凄惻惻,飛卿大是有心人。”對匆匆逝去的時光之痛切感與因相思遠人而產生的孤獨感相輔相成,令人感嘆不已。
其九
滿宮明月梨花白①,故人萬里關山隔②。金雁一雙飛③,淚痕沾繡衣。小園芳草綠④,家住越溪曲⑤。楊柳色依依⑥,燕歸君不歸。
【注釋】
① “滿宮”句:言見明月、梨花而念及故人。宮,《爾雅·釋宮》:“宮謂之室,室謂之宮。”《經典釋文》:“古者貴賤因稱宮,秦漢以來,惟王者所居稱宮焉。”此指一般庭院住宅之類,非王者所居。②關山:泛指途中的山山水水,原意指關塞、山岳。③“金雁”句:指見金雁雙飛,不禁涕淚沾衣。此處金雁,指閨人看見繡于衣裳的雙雁。劉貢父《中山詩話》:“金雁,箏柱也。”言見箏柱而思遠方之人。④ “小園”句:意思是小園芳草正綠,春光正濃;家住在越溪之僻靜處,更容易觸景生情。⑤越溪:指古代美女西施浣紗之處,這里有以西施之美相比況的意思。曲:彎曲之處。⑥ “楊柳”句 :指見柳色依依含情,燕已歸來,所念之人卻不歸。依依,柔弱搖曳之貌。《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兮,楊柳依依。”
【評點】
溫氏小令的女主人公大都是閨閣婦人,可是這首詞獨寫民間女子,寫她懷念伊人的情景。
上片觸景生情。是月光引動相思情,使她不由得念及關山萬里之伊人。繡衣金雁雙飛,反襯思婦之孤獨,她深怨而淚下。
下片以景寫情。寫芳草又綠,暗怨人不歸。寫家住越溪,暗以西施自況,怨在其中。寫楊柳依依,使別時情景再現眼前,此時怨情亦可想見。末句 “燕歸”反襯 “君不歸”,將怨情深慨一語道破,感情真摯。
據《全唐詩話》:溫氏苦心硯席,尤長于詩賦。詩與李商隱齊名,世稱 “溫李”。更出其余力,依新興曲調作歌詞,逐開五代、宋詞之盛,此詞大有李義山之情韻。清人周濟評點:“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己揭響入云,可謂極兩者之能事。”(《介存齋論詞雜著》)
其十
寶函鈿雀金鸂鶒①, 沉香閣上吳山碧②。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③。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④,此情誰得知?
【注釋】
① “寶函”句:描寫閨婦起床不久,枕套上尚留有首飾。寶函,指華麗的枕頭。 鈿雀, 指釵飾。金鸂鶒, 水鳥名。 此指釵頭所飾圖案。② “沉香”句:指在沉香閣上看見吳山碧色,春意盎然。沉香閣 :用沉香木制作有窗戶、欄干之類的樓閣,這里指樓居的華貴。李白 《清平調》:“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吳山:泛指江蘇、浙江一帶的山丘。白居易 《長相思》:“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③驛橋:指驛站附近的橋。驛,是古代供官員途中歇息的館舍,又稱 “驛站”,相當于當今之 “招待所”。④“鸞鏡”句:鸞鏡指飾有鸞鳥圖案的妝鏡。白居易 《太行路》:“何況如今鸞鏡中,君顏未改君心改。”句意是每日對鸞鏡,飾花枝,此中情意,又有誰知呢?又,可解釋為相思之情無人理解,只有眼前的妝鏡和花枝知道。“枝”與 “知”為諧音、雙關。
【評點】
這首懷人小令寫女主人公由滿目春光觸發,引起相思遠人,自嘆青春虛度之心情。
上片句首點出美人所飾之物的華麗精美,以見其人之嫻雅。次句寫登臨所見春山之美。這兩句頗似王昌齡之 “春日凝妝上翠樓”。在沉香閣上遠眺,只見楊柳又為絲,青青而郁郁,不知不覺觸動了多少離人的愁思。于是女主人公憶起 “驛橋春雨時” 的一幕送別伊人的情節。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幾度夕陽紅,卻不見離人歸來。這二句又甚似王昌齡的 “忽見陌上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下片寫人去音斷、苦苦相思懷念之情。古樂府云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 正是 “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女主人公對鏡自傷、自惜、自憐。花開易謝,青春易逝,此情此景又有誰能詳知。唐圭璋教授在《唐宋詞簡釋》中評點:“‘此情’ 句,千回百轉,哀思洋溢。”
這首詞從物寫到景,從景寫到情,自今憶昔,又由昔到今,看似散亂而自有脈絡相連,這恰好體現溫飛卿詞風婉轉綿密、情韻悠然的特色。總之,這首詞寫景如畫,寫情凄冷,音節低緩,怨情幽深。
其十一
南園滿地堆輕絮①,愁聞一霎清明雨②。雨后卻斜陽③,杏花零落香。無言勻睡臉④,枕上屏山掩⑤。時節欲黃昏,無憀獨倚門⑥。
【注釋】
①輕絮:又稱柳絮,柳棉,指楊花。②一霎:時間短促,一會兒。孟郊《春后雨》:“昨夜一霎雨,天地蘇群物。”③ “雨后”句:指雨后又出現了西下的夕陽,杏花被風吹雨打顯得零落疏稀。卻,又,再。④勻睡臉:勻一勻臉上的胭脂。勻,勻稱,均衡,引申為適中調和。⑤“枕上”句:意指枕前屏上所繪山景因天近黃昏而暗淡。屏山,指屏風。掩,遮掩。⑥無憀:無賴,同“無聊”。
【評點】
這首小令描寫一位獨處閨中的思婦在雨后黃昏的惆悵孤寂。
仔細玩味小令的情節,女主人公在閨中長久寂寞獨處。上片作為襯景的庭園景物,都寫得寧靜幽深。下片人物動作,寫得舒緩清閑,似乎主人久已如此。無聊倚門,不過下意識的閑遣而已,并未急切地有所企盼,亦未顯出一定的怨尤。這是一幅封建社會一般婦女寄生生活的寫照。
“紗窗日落漸黃昏”(劉方平《春怨》),“暝色入高樓”(李白《菩薩蠻》),主人公百無聊賴的情態,宛然可掬。
這首小令寫得寧靜、疏淡,在這淡淡的氣氛中顯出思婦之惆悵、無聊,清麗有味,“雋逸之致,追步太白”(沈際飛《草堂詩余》卷一)。
其十二
夜來皓月才當午①,重簾悄悄無人語。深處麝煙長②,臥時留薄妝③。當年還自惜④,往事那堪憶。花露月明殘⑤,錦衾知曉寒。
【注釋】
①皓月:指皓潔的明月。當午:正當中天。②深處:承上句重簾而言。麝煙:言加有麝香的香燭,點燃時芳香彌漫。③薄妝:淡妝。④當年:指少年、妙年、青年。⑤花露:鄂本、湯本作“花落”。
【評點】
張惠言評點此詞云:“此自臥時至曉,所謂 ‘相憶夢難成’也。”(《詞選》卷一)這首詞正是寫思婦徹夜不眠,追思往事,感慨自嘆的心緒。
上片由室外而室內,從環境而人情。首句用 “才”字寫皓月當午,已見思婦長夜難熬的心情。次句直寫深閨靜景。第三句則以動寫靜,無不在渲染環境清冷與思婦孤寂。歇拍寫睡時情態,更見自傷自惜的心情。換頭二句,有往事回憶的甜蜜,也有今昔對比不堪回首的痛苦,復雜的情思打發著長夜,運筆起伏頓挫。“花露”句,是景象,也是思婦境遇的寫照,一語雙關。結句一個 “寒” 字有千鈞之力,寫透了思婦心境。通觀全詞,真是“無限哀怨盡在不言中矣”! (葉嘉瑩《嘉陵論詞叢稿·溫庭筠詞概說》)
這首詞寫出了女子從晚到曉的思念與失眠,脈絡清晰,自然渾成。李冰若在《栩莊漫記》中推為“全首無生硬字句而復饒綺怨者”。
其十三
雨晴合臺玲瓏月①,萬枝香裊紅絲拂②。閑夢憶金堂③,滿庭萱草長④。 繡簾垂箓簌⑤,眉黛遠山綠⑥。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銷⑦。
【注釋】
① “雨晴” 句 :指雨后天晴,夜合花開得最爛漫的時節。夜合,合歡花的別稱,又稱合昏。玲瓏,精美,這里指花開得正盛時。②香裊:香氣浮動。紅絲拂:指夜合花下垂飄動。③“閑夢”句:意指夢入金堂,見萱草庭滿,令人樂而忘憂。楊衍之《洛陽伽藍記》:“蓬萊山上,銀闕金堂,神仙圣人并在其上。”④萱草:又作 “諼草”。《毛傳》:“諼草令人忘憂”。⑤箓簌:下垂的穗子、流蘇一類的妝飾物。⑥眉黛:言以黛色畫的眉。李商隱《化贈》:“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共得幾多愁。”遠山綠:指眉黛顰時之美。白居易 《新柳》:“須教碧玉羞眉黛。”據《西京雜記》云:司馬相如妻卓文君姣好,臉際常若芙蓉,眉黛如望遠山,時人效畫 “遠山眉”。后世女子謂眉美為 “遠山眉”。⑦魂欲銷 :言魂魄像離開身軀一樣,形容神情恍惚,不能自言。銷,失散。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評點】
這首小令寫女主人公白日閑夢,夢后銷魂之情。
上片以雨后的合歡花起興,一個 “拂”字寫妙花態,主人公的夢憶亦由此而生。寫夢中情事,景美情歡,更見女主人公眼下的失落與凄苦。所以詞的下片寫夢后愁思與銷魂,尤為痛苦,也尤為感人。其中無論是夢后所見之景,還是寫她愁眉不展,憑欄眺望之情,無不充滿怨與恨,凄苦與哀傷。經過作者刻意描繪,一個多情善感、孤獨悲涼、愁苦恍惚的女主人公形象顯現了出來。
然而美夢難真,尤難排遣,景真情真,渾厚流轉。夢還是夢,回憶畢竟還是回憶,都不能真正充實她的現實生活。她隔著垂有流芳的繡簾在沉思,那帶愁意的眉頭,像一抹碧綠的遠山;接著她又情不自禁地憑欄眺望,一江春水向東流,流去的不僅是春水,也是自己的青春,也是自己的戀情,不禁令人情思茫然。“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銷”,末句含情最深,千回百轉,哀思洋溢,獨處凄寂,其幽怨深矣。這首小令觀察深細,刻畫精致,層次分明,思緒綿密,色彩鮮艷,富麗精工,含蓄哀怨。
其十四
竹風輕動庭除冷①,珠簾月上玲瓏影②。山枕隱濃妝③,綠檀金鳳凰④。兩蛾愁黛淺⑤,故國吳宮遠⑥。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⑦。
【注釋】
① “竹風”句:指從竹林中吹來的清風,使庭階更清冷。除,廊階,臺階。張衡《東京賦》:“登自東除”。②“珠簾”句:月上珠簾,顯影精美。玲瓏,精巧細致。③ “山枕”句:指閨婦憑倚著山枕,她的濃妝已經淡薄。山枕,言枕之如山。隱:倚,藏,這里是隱沒的意思。④ “綠檀”句:指枕頭。綠色的檀香枕,飾以金色鳳凰。⑤ “兩蛾”句:兩眉帶愁,黛色淺薄了。⑥ “故國”句:借西施之口喻自己懷念故國之情。吳宮:指自己懷念之所在。春秋時吳國的王宮,在今江蘇蘇州一帶。⑦殘點聲:即漏壺滴水計時之聲。指天將亮時,漏盡更殘。
【評點】
這首小令寫女子的愁怨,從詞中 “故國吳宮遠” 句來看,似乎寫宮女之愁怨。但這首詞所寫的內容不同于一般同類之作,一般作品多寫宮女被棄之怨,此詞寫的則是宮女懷念其情人、懷念家人之愁怨。
上片一寫環境清冷,表現女主人公凄涼寂寞,以環境映心境;二寫環境華麗,妝扮濃艷,表現女主人公的富貴,以環境襯映人的身份。
下片寫怨情。先用西施居吳思越的典故,略露寓意,已見女主人公之愁與怨。再從女主人內心對于環境的感受,將春恨之情寫得幽怨不盡。正如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評點:“‘春恨’ 二語,是兩層,言春恨正關情,況又獨居畫樓而聞殘點之聲乎? ”此詞雖然寫的是宮怨,但從詞中主人公的怨恨聲中,似乎還可感覺到作者對現實的某些不滿。
這首宮怨詞實與溫庭筠其他《菩薩蠻》詞所寫女子愁怨相同,只是女主人公為宮女而已。詞的語言清綺淡雅,意境幽閑,情致婉轉,讀來很感人。
溫庭筠的十四首《菩薩蠻》,總不外寫春閣離情,但表現得情彩繽紛,無所重復,其運思用筆之精巧,俱堪稱絕詣,啟后代詞人無限藝術法門。
《溫庭筠·菩薩蠻》花間集鑒賞大全
上一篇:《顧夐·荷葉杯》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下一篇:《韋莊·菩薩蠻》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