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霍然
阿父雄心老未灰, 酒酣猶是夢龍堆。
呼兒一劍親相付, 要濺樓蘭頸血回!
貝青喬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二月,清廷任命奕經為揚威將軍,率軍赴浙江抗擊英國侵略軍。作者貝青喬之父激于愛國熱情,鼓勵親兒自往投軍。這首詩就是感于此事而作。
一、二兩句著墨不多,即勾勒出一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愛國老人的形象?!鞍⒏浮奔醋髡哓惽鄦讨?,“雄心”乃愛國者共有之心,似與常人并無差異。然此公雄心“老”而“未灰”,即見出其難能可貴。詩后原有小文,述作詩緣由:“家大人喜談兵。曾在宮保盧坤幕中,當公平定逆回張格爾……之亂,不得親在行間,嘗引以為憾?!奔螒c二十五年(1820),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的和卓波羅尼都之孫張格爾在英國支持下由浩罕(今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東部)侵入新疆,煽起南疆西四城叛亂,道光七年(1827)被平定。作者之父未能親身參加平叛,心中常引為憾事。此處一個“猶”字,寫出老人每當酒酣耳熱之后,夢魂還要飛到前線奮勇殺敵,報國雄心何其壯也!龍堆,即白龍堆,沙漠名。在新疆以東,天山南路?!稘h書·匈奴傳》載揚雄諫書有“豈為康居、烏孫能逾白龍堆而寇西邊哉”之句。此處以龍堆代指抗敵前線。常言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作者自往投軍的愛國行動,乃是在其老父的家庭影響下促成。三、四兩句純用白描,以愛國老人送子殺敵這崇高行為的本身打動讀者。原作附記云:“及英夷滋擾閩浙,仆嘗作《雜歌九章》以寄慨。家大人見之,謂‘兒有敵愾之志,兒何弗從軍也?’仆遂詣軍門投效。瀕行時,授兒一劍,并作詩相勖,有‘不斬樓蘭莫便回’之句。”金石之言,落地有聲。三句寫阿父授劍之舉,無須多加形容修飾之詞,即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呼”、“親”二字,有歷歷如見、呼之欲出之妙。四句的鋼鐵誓言,更洋溢著濃郁的愛國深情。樓蘭,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羅布泊西,地處西域通道上。漢武帝時,遣使通大宛(今蘇聯費爾干納),樓蘭阻擋道路,遮殺漢使臣。昭帝元鳳四年(前77),大將軍霍光遣傅介子前往樓蘭,用計斬其王。歷代詩人一直用樓蘭代指外敵,如唐代詩人王昌齡就有“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的名句。作者父子的詩歌,皆從王昌齡詩生發而致。樓蘭,在這里代指侵入我國的英國侵略軍。愛子投軍之前,老父以劍、詩相付,勉以殺敵報國,此情此景,可感天地而泣鬼神矣!赤縣神州象這樣雄心未灰的愛國老人和同仇敵愾的愛國家庭有成千上萬,若用之以道,列強誰能凌辱!然而由于清廷的腐敗無能,終致鴉片戰爭敗績,令無數熱血男兒抱恨終天。
此詩雖小,格調卻高,音韻鏗鏘,氣骨不凡。詩中阿父年邁不忘殺敵的報國之心,令人過目難忘。
上一篇:劉慶云《吳淞失守,有死事甚烈者,逃潰文武亦眾,書以志憤》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霍然《咄咄吟(其八十)》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