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野色》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非煙亦非霧,冪冪映樓臺。②
白鳥忽點破,殘陽還照開。
肯隨芳草歇,疑逐遠帆來。③
誰會山公意?登高醉始回。④
【注釋】 ①野色:郊野之景色。②冪(mi密)冪:深濃貌。③肯:豈肯。逐:追隨。④會:理解。山公:晉朝山簡。他曾鎮襄陽,常去名園習家池飲酒游賞,醉而始歸。
【譯文】 不是煙,也并非霧,卻濃濃密密地遮掩著樓閣亭臺。白鳥掠過將它點破,夕陽斜映又將它照開。極目遠眺,芳草雖已隱沒,野色依然籠蓋;又似伴著船帆,自遠處姍姍而來。我登山飲酒遠望,卻又有誰知道我的胸懷?醉眼朦朧中居然見到如此野色,我乘興下山而歸。
【集評】 宋·吳子良:“司馬池詩云:‘冷于陂水淡于秋,遠陌初窮見渡頭。賴得丹青無畫處,畫成應遣一生愁。’前輩稱之。此詩惟第一句最有味,范文正公《野色》詩(詩略)第二聯亦豈下于池詩乎?此梅圣俞所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也。”(《林下偶談》卷二《行色野色詩》條)
今·金性堯:“全詩最精彩處在三四兩句,末兩句嫌湊泊。”(《宋詩三百首》第20頁)
【總案】 野色,應指郊野之景色,而此詩所寫,卻并非泛泛而指,為實指春日彌漫于郊野的那非煙非霧、虛無縹緲的煙嵐云氣,即所謂春氣。要將它寫出來,并非易事,作者以實寫虛,將靜態的景物(樓臺、芳草)和動態的景物(白鳥、殘陽、遠帆)結合起來,將這難以述寫的可望不可即的東西清清楚楚地表現了出來,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才能。看來,作者是借鑒了我國古代繪畫藝術中“實者虛之,虛者實之”的手法。正如前人所稱道的,此詩達到了如梅堯臣述“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之境地。
上一篇:周莘《野泊對月有感》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詹本《閑坐》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