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舜欽《望太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杳杳波濤閱古今,四無邊際莫知深。②
潤通曉月為清露,氣入霜天作瞑陰。③
笠澤鱸肥人膾玉,洞庭柑熟客分金。④
風煙觸目相招引,聊為停橈一楚吟。⑤
【注釋】 ①太湖:在江蘇省吳縣西南,面積達二千四百余平方公里。②杳杳:渺渺。閱:經歷。③潤:此指水氣。瞑陰:陰暗。④笠澤:即松江(今名吳淞江,又名蘇州河)。源出太湖瓜涇口,流入黃浦江,全長125公里。松江鱸魚自古著名,《太平御覽》卷九三七引唐杜寶《大業拾遺錄》:“鱸魚肉白如雪,不腥,所謂金虀玉膾,東南之佳味也。”膾玉:指切魚。因魚肉白如玉,故云。膾,細切。洞庭:山名,在太湖中。洞庭柑桔亦為名產。南宋韓彥直曾著《桔錄》盛稱之。分金:指剖柑。因柑皮色金黃,故云。⑤風煙:風物。橈:船槳,此指船。楚吟:《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語,謝靈運《登池上樓》有“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語。按:此為借楚吟表達思鄉之情。
【譯文】 太湖波濤翻滾,歷經古今。四顧茫茫,深淺難測無邊際。一輪曉月當空,清露欲滴;湖上水氣彌漫昏昏晦陰。這深秋季節里,那松江鱸魚肉白如玉,洞庭柑桔其色如金。這湖上風物將我思鄉情思觸動,禁不住要停舟將《楚辭》長吟。
【集評】 宋·蔡正孫:“《復齋漫錄》云:子美詩云‘笠澤鱸肥人膾玉,洞庭桔熟客分金。’呂吉甫詩云‘魚出清波庖膾玉,菊含寒露酒浮金’。此二聯相類,蘇勝于呂,但‘人’,‘客’兩字雖無亦可。”(《詩林廣記》后集卷七)
今·金性堯:“一二兩句平弱,三四兩句寫水氣頗有局面,只有太湖才能當之。五六兩句以著名物產襯托,色澤分明。”(《宋詩三百首》第66頁)
【總案】 此詩當作于子美謫居吳門之時。前四句寫所望之景,是實寫。寫湖之廣(“杳杳”、“四無邊際”)、湖之深(“莫知深”)、湖上水氣之大(頷聯),頗有氣勢。“笠澤”一聯為想象之詞,以“膾玉”、“分金”分喻鱸魚之肥美、柑桔之香甜,色彩鮮明,極富動感,更顯太湖之富庶。面對迷人的太湖秋景,作者榮辱俱忘,為之陶醉。他是蜀人,眼前這水天一色,鱸肥柑黃之風物觸動了他思鄉之情,尾聯即寫此,然寫得含蓄、委婉,全不費力。
上一篇:文同《望云樓》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曹勛《望太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