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題張司業詩》中外哲理詩賞析
蘇州司業詩名老, 樂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尋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卻艱辛。
中唐詩人張籍,唐吳郡(今江蘇蘇州市)人。移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官終國子司業,世稱張司業。張籍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先驅,所作樂府歌行,古題和自創新題參半,多能切中時弊,精警自然。他的樂府詩,生前已為人所推服,白居易稱許他“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讀張籍古樂府》)。姚合贊揚他“古風無手敵,新語是人知”(《贈張籍太祝》)。故此,本詩才有“蘇州司業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之語。王安石的這兩句詩,概括的是前人對張籍樂府詩的評價,真正體現王氏見解獨到的卻是后兩句詩。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睆埻鯓犯讟犯?,乃至整個中唐的新樂府,其語言上的共同特點即是平易通俗。因此,這種接近口語的語言風格很容易給人們造成“看似尋?!薄ⅰ俺扇缛菀住钡母杏X。作為精于詩道,又獨具慧眼的王安石卻從中看出,“尋常”語即是“奇崛”語,看似得來“容易”,實則相當“艱辛”。因其“尋?!?,故而“容易”;因其“奇崛”,故而“艱辛”。
王氏見解之可貴有三:第一,它道出了文學創作中平易通俗的語言來之不易。元好問在《論詩絕句》中評價陶淵明詩歌語言的平談自然時講過一句名言曰“豪華落盡見真淳”,王氏之言與元氏之論,實際相通。平易通俗的語言實際上“落盡”“豪華”,除掉一切修飾的語言,即為錘煉后的語言,不過是錘煉到不見痕跡的程度罷了,這乃是文學創作中的上乘語言。
第二,它道出了內行與外行看問題的不同。外行人看來“尋?!?“容易”,內行人看來“奇崛”“艱辛”。行外人的意見并非毫無道理,但尤其應當重視同行的評論。
第三,它道出了“容易”與“艱辛”,“尋?!迸c“奇崛”之間的辯證關系。
上一篇:《杜牧·題烏江亭》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鄭燮·題畫竹》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