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與友人別
鄭 谷①
揚子江頭楊柳春②,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③。
【注釋】
①鄭谷(848—911):字守愚,宜春人。晚唐詩人。僖宗光啟三年(887)進士。曾任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因《鷓鴣詩》出名,人稱鄭鷓鴣。唐末退隱家鄉,筑讀書堂于仰山。曾與許裳、張喬、任濤等唱和酬答,號“芳林十哲”。今存《云臺編》(又稱《宜陽集》)。《全唐詩》存詩四卷。
②揚子江:從今江蘇揚州以下至入??诘拈L江下游河段的舊稱,因古有揚子津渡口而得名。
③瀟湘:今湖南一帶。秦:此指長安。
【賞評】
首兩句中兩個“楊”字不避重復,回還往復,含義深永,再直道一個“愁殺人”,一讀便感覺到了混混茫茫的漫天楊花與斜織密縫、急管繁弦般的愁緒了。都說“唐詩是喊出來的”,就是因為如這首詩般的直抒胸臆,聲調壯大。就在這一片惱人春色里,風笛聲聲,離亭向晚,到了分袂時候;君向瀟湘我向秦,兩人同時揮手作別,向各自目的地而去。
這首詩警人處還在后兩句,“數聲風笛離亭晚”,將聲音、畫面與情感結合起來,我們似乎也站在離亭中,聽數聲風笛,催得晚風來急?!熬驗t湘我向秦”的好處,在于這不是一般的離別,而是從此各走各路,我也無法體恤你,你也無法體恤我,我們各自去奮斗。它令人想起一句詞:“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這句詞原本只是說兩個相愛的人咫尺天涯,沒有在一起的可能,但我們讀了都覺得心頭涼涼的,不由得記住了;因為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很多事父子兄弟亦不能同擔,只有自我承當。這句“君向瀟湘我向秦”也表達出這樣一種人生感受,但它的聲氣是斬截清爽的,情緒甚至有點壯烈。如果說“小簟輕衾各自寒”表現的是一種被動的承受,“君向瀟湘我向秦”則是一份主動的擔當,冷而瀟灑。
上一篇:李 白《沙丘城下寄杜甫》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韋應物《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