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
被放逐的詩人于元和末年召還,但是,重回京城,并未能揚起他的政治生涯的風帆。官場的爭斗,政局的腐敗,人事的變更,終于促使他自請外任——出刺杭州。長慶二年春天,身為中書舍人的白居易在作出選擇的前夕,面對長安熟悉的生活環境和事物,心緒萬端。當他充重考進士官、登臨興慶宮的勤政樓時,寫下了這首寓意深刻的小詩。
詩用五絕寫成,每一句都是一個靜止的畫面。首句寫老柳,半朽半枯的楊柳樹迎風而立,飄蕩著幾縷黃黃的柳絲;第二句寫作者自己在柳樹前駐馬而立,久久不肯離去;第三句寫那株柳樹年代已久,還是開元時期的遺物;末句寫作詩的時間——已是長慶二年的春天。詩中前二句與后二句均為對比的意象,構成畫面上和深層意義上的對立,給人一種不協調的感覺。但是,作者將這四幅畫面拼接起來,四個不同的場景便有了聯系,充分表現出他對唐代開元勝世的緬懷和感嘆時事的情懷。
白氏擅長利用生活中的細小環節,借景生情,此詩是這類詩歌中的佳作。這首詩中沒有一句議論,卻不妨礙作品具有深邃的含義,尤其是那“畫面”的拼接和移動,顯示了白氏獨特的詩風和藝術功力。
上一篇:白居易《閨怨詞(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白居易《村夜》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