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詞·無名氏·敦煌曲子詞·酒泉子·每見惶惶》鑒賞
每見惶惶,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只擬奪九重。長槍短劍如麻亂,爭奪失計無投竄。金箱玉印自攜將,任他亂芬芳。
這幾首詞都錄自王重民編輯的《敦煌曲子詞集》,均為無主名作品。“無名氏”,乃編者所加。
上一首《鵲踏枝》,主要寫思婦對征夫的期盼,表示對“籠中鳥”式的生活的厭煩。
下一首《酒泉子》,寫唐末黃巢農民義軍攻入唐都長安城的狀況,描畫了唐軍及朝臣們紛紛逃竄的狼狽相。
《鵲踏枝》,系唐教坊曲名,是《蝶戀花》的本名。宋晏殊詞始改為今名。據清人毛先舒《填詞名解》云,調名來自梁簡文帝蕭綱詩句“翻階蛺蝶戀花情”中三字。此調為雙調,上下片各五句,共六十字。各片一、三、四、五句押韻,均用仄聲韻。但唐時《鵲踏枝》同后來的《蝶戀花》句法、字數定格頗有不同。如現讀此詞上下片各四句,共五十九字,兩片押不同韻部等。所以,本書仍用舊調名。
《酒泉子》,亦詞調名。據應劭《地理風俗志》云:“酒泉郡,其水若酒,故曰酒泉。”調名本此。唐曲當屬西涼樂,但晚唐溫庭筠多首《酒泉子》詞,各片句數和字數定格均與此不同,押韻也各異。敦煌曲子詞多系民間性質,格律沒有文人詞那么嚴格。
* * * *
以下分別加以解說:
先詳講《鵲踏枝》——
上片:人言——思歸謂靈鵲
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共語。
叵,(pǒ頗),可讀為“不可”的合音,叵,是“可”的反義字;“叵耐”即不可耐,亦作“叵奈”,略含可恨之意。靈鵲,俗以為是一種報喜之鳥。據《開元天寶遺事》:“時人之家,聞鵲聲,皆以為喜兆,故謂‘靈鵲報喜’。”謾語,原作“滿語”,或校作“謾”,有欺誑、瞞騙的意思。俞平伯認為是“瞞”之形誤,也在理。
這前兩句是說,你這可惡可恨的靈鵲,老是騙人說,報喜啦! 報喜啦! 你有什么憑據,喜從何來?
接著兩句說:你三番兩次地活活捉弄人,現在我將你鎖到籠子里,看你還敢以謊言來騙人?休共語,不要同他說話,也即不聽靈鵲的誑語。
這是一首擬人化的人鳥對話的詞篇,上片人言,下片鳥語,剛才講的上片,是思婦對靈鵲說話,而下片則是靈鵲的話語,看看說些什么?
下片:鳥語——靈鵲求思婦理解
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里,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云里。
比擬,這里不是“類比”之意,要拆成兩個詞來理解:“比”,有“本”的意思,如“比來”,即本來,為語氣副詞。如張籍《寄白二十二舍人》詩:“三省比來名望重,肯容君去樂樵漁?”上下句語氣有轉折。擬,打算,即通常表示揣想的用法。
這一片的大意是說:
我來給你送喜,原忖是給你一點安慰,誰曉得,反將我關進牢籠里。
要是日思夜盼的征夫早歸來,你一定會開籠放飛,讓我騰空躍上那青云里!
這一片詞的中心是:鳥語。它說什么?
說的是,靈鵲之所以頻頻報喜,作一點說明;
說的是,靈鵲的良苦用心,望思歸理解;
說的是,人生一世做好事,是當無怨無悔,但也不能無視方式方法。
還說,靈鵲為思婦代言:樊籠式生活不再過,定要騰身向青天!
這個靈鵲代言詞,正是本篇之主旨所在。
* ***
以下再略講《酒泉子》——
上片:隊隊雄軍犯皇宮
每見惶惶,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只擬奪九重。
下片:朝臣逃竄狼狽相
長槍短劍如麻亂,爭奪失計無投竄。金箱玉印自攜將,任他亂芬芳。
一、詮釋疑詞難句:
每見惶惶——惶惶,亦作“皇皇”。心神不安的樣子。“每見惶惶”,意指處處見到人們惶恐不安。“每”,逐個;“每每”,往往或常常。
驚御輦——“輦”,原指人推挽的車。秦、漢后特指君后們所乘之車,如帝輦、鳳輦。此處“驚御輦”,即震驚了帝輦。
驀街穿巷——“驀(mò莫)”,騎也,超越也。“驀街穿巷”,即人馬紛紛穿街走巷,狀紛亂的樣子。
奪九重——“九重”,原指天。也指帝王居住之處,即王宮。“奪九重”,是說奪取王宮,爭登帝位。
麻亂——即亂麻,混亂如麻,言亂之甚也。也喻狀亂世。
亂芬芳——“芬芳”,原指香氣,也以此喻品德美好者。此借喻太平盛世。此處“亂芬芳”,意指兵戎四起,攪擾了太平日子,人們紛紛離散逃亡。
二、語譯全詞:
一處處、一群群,
人們都心神惶恐不安;
隊隊雄赳赳義軍,
驚得帝車張慌奔街。
人馬紛紛穿街走巷,
逼得朝堂宮門敞開;
義軍們只想攻下皇城,
便奪取君位鑾臺!
只見處處長槍短劍,
京城秩序有如亂麻塵埃;
上下官吏人人無措,
弄得大家投竄莫能!
那些官僚豪門攜箱挾印奔逃,
一門心思只顧家小私財;
那還管得社稷安危,
真可嘆,往日升平不再來!
** * *
讀完這兩篇詞作,感到有些話值得再說一說。
兩首詞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面,其廣度與深度均有不同:一為深幽,一為壯闊。它們的情趣風韻,也各各相異。試看《酒泉子》,詞情奔突,大氣豪邁,境界開闊。讀罷,心扉大敞,情緒激越,且對于治國大政也不無啟迪。
而《鵲踏枝》,情節超俗,構思乖巧,借助擬人化手法構設了“人禽對語”格局,富有幽默感和逗人之情趣。但聽畢掩卷,卻愁絲纏繞,心境沉沉。但它給人以人生啟示方面,卻比《酒泉子》將更多更深。比如,從當下現實出發,就可考慮如下一些問題:①如何正確認識與處理類似古人征夫思婦兩地相思的問題?②如何擺脫“金籠式”生活束縛,走向社會、走向自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③為世人做好事、干善事,當無怨無悔,應見義勇為,但遇“以怨報德”現象,又怎樣對待?等等。
上一篇:《兩宋詩歌·陸游·書憤》鑒賞
下一篇:《明代詩歌·于謙·交城道中》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