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鈷鉧潭記
鈷鉧潭在西山西(1)。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2),抵山石,屈折東流(3); 其顛委勢峻(4),蕩擊益暴(5),嚙(6)其涯(7),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 流沫成輪(8),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9),有樹環焉(10),有泉懸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11),一旦(12)款門(13) ,來告曰: “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14),既芟山而更居(15),愿以潭上田,貿財(16)以緩禍(17)?!庇铇范缙溲?sup>(18)。則崇其臺,延其檻(19),行其泉于高者而墜之潭(20),有聲潨然(21)。尤與中秋觀月為宜,于以見天之高,氣之迥(22)。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23),非茲潭也歟?
〔注釋〕 (1)鈷鉧(gu mu)潭: 形狀象熨斗的潭,在今湖南省零陵縣西。鈷鉧: 熨斗。(2)冉水: 染溪,又稱愚溪,在零陵縣西南。(3)屈折: 曲折。(4)顛委: 首尾,指上游和下游。(5)蕩擊: 沖擊。(6)嚙(nie):咬,沖刷。(7)涯: 邊際。(8)流沫:浪花。輪:水勢急而成車輪式漩渦。(9)且: 將近。(10)環: 環繞。(11)亟(qi): 多次。(12)一旦: 一天。(13)款: 叩,敲。(14)不勝: 經受不了。券: 借據。委積: 積壓。(15)芟(shan): 割草,這里指開辟。(16)貿財: 換錢。(17)緩: 解救。禍: 指債務。(18)如: 照辦。(19)崇: 加高。延: 延長。(20)行: 疏導。(21)潨(cong)然: 摹狀流水之聲。(22)迥(jiong): 遠。(23)夷: 古代東方部落名,引申為當時邊遠少數民族,而永州在當時屬邊遠地區。
〔鑒賞〕我國有一種引人注目的山水屏條。從整體看,這種屏條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山水畫; 拆開來看,其中各條又自成獨立的山水片斷。這種山水畫之所以受人歡迎,除了具有一般裝飾畫的特點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通過那可分可合、能斷能連的有機組合,體現出作者在整體和局部之間的精妙藝術構思,給人以綿延起伏、清新協調的美感。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很象一組山水屏條。閱讀這些游記體散文,猶如登上亭臺樓閣,隔窗掃視遠近山水,“參差披拂”,“明滅可見” ,每格每框都具有優美的意境。
《鈷鉧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二篇,它既是“八記” 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有自己的明顯特點。
在《永州八記》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記》中,作者首先對自己貶居永州之后的生活和處境,作了形象的敘述和描寫,實際上是《永州八記》的總序,當然也是《鈷鉧潭記》的文外前言。它說明,這些山水游記不是純客觀地描繪自然景物,而是滲透了作者痛苦的感受和抑郁的情懷。我們從每一篇所刻畫的山水形態中,都可以或隱或顯地看出作者的影子。
《鈷鉧潭記》前半部分寫潭的位置和形勢。開頭用七個字指出潭的方位后,就著力寫冉水奔流、迂回曲折而成潭的情況:“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 其顛委勢峻,蕩擊益暴,嚙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 流沫成輪,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有樹環焉,有泉懸焉?!币粋€“蓋” 字,說明這段文字是作者根據周圍地勢特點,對鈷鉧潭的形成進行的循理想象和推測。但這種想象和推測,一經作者形象描述,讀者就如同登上峰顛,遙望四野,親眼看到了冉溪奔流,繞山過澗,最后抵巨石積水成潭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也可以視為作者坎坷經歷的寫照。“顛委” 、“蕩擊” 、“抵山”、“嚙涯”等描述,給人以屈折奔流的動感,與后面描述鈷鉧潭規模的“清而平者且十畝”一句中的“清而平” ,一動一靜,恰成鮮明對比。“有樹環焉,有泉懸焉”八個字,表現了一個清幽寂靜、令人神往的美好境界?!皹洵h” 、“泉懸” ,與《小石潭記》中的“篁竹” 、“水聲”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既是寫實,又表現了作者清平的政治理想。
文章的后半部分,含蓄地寫出了當時官租的繁重和人民不能安生的痛苦: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門,來告曰: ‘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边@段對躲避租稅,私遷潭上的農戶的描述,與《捕蛇者說》中對捕蛇者的敘寫互為映襯?!安粍俟僮狻⑺饺e,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 ,揭露了官府對人民剝削壓迫慘重,人民無法生活,則常?!皻椘涞刂?,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捕蛇者說》),逃往他鄉的事實。本文中所寫的潭上“居者” ,就是千百萬背井離鄉者之一。
對于下層勞動人民,柳宗元是同情的。對于“居者” 的要求,他“樂而如其言” ,“崇其臺,延其檻,行其泉于高者而墜之潭” 。十畝深潭,平靜如鏡,澄澈見底,“有樹環焉,有泉懸焉” ,其境之清幽,已足以使人流連忘返了; 最后一段,作者又指出游覽時能領略“天之高,氣之迥”,中秋觀月的最佳境界,這就給鈷鉧潭涂上了更加神奇的色彩,使之越發具有迷人的魅力。至此,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感情,已昭然紙上。
“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 文章以滿含激情的反問句作結,點出胸中郁悶,以寄情山水自娛,似恬淡而實激憤。含蓄蘊藉,言盡意遠。
柳宗元的文學創作非常豐富,特別是在憲宗元和以后,長期的貶謫生活,使他有機會接近下層人民,進一步了解社會現實。他這時的詩文作品,都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生活。他的散文,有政論,有寓言,有山水游記,皆立意清新,章法嚴謹,語言精練,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永州八記》是他的山水游記的代表作,他借游覽山水,抒發其對生活的熱愛,對現實的不滿,排遣其謫居之苦悶,“居夷”之憂煩。當時,永州是個荒僻的地方,但山水風景很好。柳宗元筆下的永州山水,大都是他自己剪除榛蕪、苦心搜尋所得。正是因為他自放于山水之間,搜奇選勝,仔細觀察,潛心領會,他描繪的鈷鉧潭才“肖其貌” ,“傳其神” ,既清新秀美,又給人以實感。
上一篇:《古文觀止·隋唐五代文·柳宗元·鈷鉧潭①西小丘記》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左傳·陰飴甥對秦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