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贊黃忠》原文|譯文|賞析
蒼頭臨大敵①,皓首逞神威
力趁雕弓發,風迎雪刃揮
雄聲如虎吼,駿馬似龍飛。
獻馘功勛重②,開疆展帝畿③。
【釋詞】
①蒼頭:蒼,灰白色。蒼頭,白發。與“皓首”義相同。
②馘(guo):古代戰時割掉敵人的左耳,用以計功。《左傳·宣公二年》:“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
③帝畿:即京畿,指京城管轄的地區。這里暗喻皇帝統轄的疆域。
【賞析】
劉備割讓荊州南三郡歸還東吳,孫權立刻配合劉備,從曹操背后插上一刀,進攻合肥,發動了濡須之戰。劉備乘勢進取漢中,老將黃忠在取漢中的戰爭中,兩次主動請戰,把進攻葭萌關的曹軍殺得大敗,并一舉奪得曹操在漢中屯積糧草的戰略要地——天蕩山。進而乘勝大戰定軍山,刀劈夏侯淵,為蜀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蒼頭臨大敵,皓首逞神威。”劉備進取漢中的大戰中,集中筆墨刻畫了老將軍黃忠雄心不老,兩次主動請纓,雄威不減當年,連連取勝,累累戰功。因此,詩中連用“蒼頭”、“皓首”來概括黃忠老將的特點。第一次請戰,諸葛亮便抓住其“老”來激將,“漢升雖勇,爭奈年老,恐非張郃對手”。黃忠聽了,“白發倒豎而言曰:‘某雖老,兩臂尚開三石之弓,渾身還有千斤之力,豈不足敵張郃匹夫耶!’”諸葛亮又說:“將軍年近七十,如何不老?”黃忠聽罷,“趨步下堂,取架上大刀,輪動如飛;壁上硬弓,連拽折兩張”。第二次黃忠慨然應諾攻打定軍山,諸葛亮又相攔勸,說定軍山守將“夏侯淵非張郃之比也”,他“深通韜略,善曉兵機”,只有荊州的關羽“方可敵之”。黃忠奮然笑之,說:“昔廉頗年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諸侯畏其勇,不敢侵犯趙界,何況黃忠未及七十乎?軍師言吾老,吾今并不用副將,只將本部兵三千人去,立斬夏侯淵首級,納于麾下。”盡管黃忠老當益壯,豪氣沖天,但蜀軍中依然有人覺得他老,不堪重任。趙云勸諫諸葛亮:“今張郃親犯葭萌關,軍師休為兒戲。若葭萌關一失,益州危矣。何故以二老將當此大敵乎?”當黃忠到達葭萌關,孟達、霍峻見了,心中亦笑孔明欠調度:“是這般緊要去處,如何只教兩個老的來!”就是曹軍張郃出馬,見了黃忠,也笑曰:“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出戰耶!”黃忠大怒:“豎子欺吾年老! 吾手中寶刀卻不老!”從激將、出戰、迎敵都突出一個“老”,但恰恰是這位老將“臨大敵”、“逞神威”。只一戰敵將張郃便深有感觸地說:“老將黃忠,甚是英雄。”當葭萌關慶功時,劉備感慨道:“人皆言將軍老矣,惟軍師獨知將軍之能。”
“力趁雕弓發,風迎雪刃揮。雄聲如虎吼,駿馬似龍飛。”用四句詩鋪排,傳神般地勾勒出了黃忠的勇武絕倫和英雄氣勢。一連兒場大戰,黃忠越戰越勇,勇不可擋。勝利一個接著一個,葭萌關大破曹軍,接著計奪天蕩山,智取定軍山,曹軍名將張郃節節敗退。最為顯示黃忠神勇的一仗便是刀劈曹操虎將夏侯淵。小說描寫曹軍圍住對山,大罵挑戰。“法正在山上舉起白旗;任從夏侯淵百般辱罵,黃忠只不出戰。午時以后,法正見曹兵倦怠,銳氣已墮,多下馬坐息,乃將紅旗招展——鼓角齊鳴,喊聲大震,黃忠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夏侯淵措手不及,被黃忠趕到麾蓋之下 ,大喝一聲,猶如雷吼。淵未及相迎,黃忠寶刀已落,連頭帶肩,砍為兩段。”這位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屢建功勛的一代名將就這樣死在黃忠的刀下。曹操得知夏侯淵已死,“放聲大哭”。“卻說黃忠斬了夏侯淵首級,來葭萌關上見玄德獻功。”這與黃忠請戰時發下的誓言:“立斬夏侯淵首級,納于麾下。”前后相映,言行一致。“獻馘功勛重,開疆展帝畿。”黃忠為蜀漢奪取漢中奠定了勝利的基礎,接著蜀軍取漢水,得南鄭,逼得曹操不得不放棄陽平關,兵退斜谷,班師而還。至此,劉備全部占有巴蜀、漢中之地和荊州三郡,實現了隆中“天下三分”的規劃。黃忠雖老,但在拓展蜀漢的版圖上立的功績蓋過群將。
上一篇:三國詩詞《贊管輅》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趙云七十建奇功》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