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業《巫峽》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吳偉業
高深積氣浮,水石怒相求。
勝絕頻宜顧,奇情不宜留。
蒼涼難久立,浩蕩復誰收。
詩思江天好,春云滿益州。
這是吳偉業《送黃子羽之任》四首之二。原注: “黃子羽能詩,以征辟為新都令。”新都,今四川省新都縣。作者以詩四首送友人赴任,詩題分別為: 襄陽、巫峽、成都、新都,標記著友人的行程。由鄂入川,三峽為必經之路; 而巫峽是三峽中形勢最險、山峰最奇的 一段。這首詩描寫了巫峽云霧煙缊、 江水奔流的壯麗景觀。
巫峽山高谷深,氣積不散,遠望只見云霧飄浮,峰谷隱約; 駛近則見峽中江流湍急,兩岸巨石嶙峋,江濤沖擊著巖石,巖石撞碎了波濤。峽谷中濤聲不息,浪花飛濺,騰起片片水霧。“水石怒相求”,把江濤與巖石的撞擊比作兩者之間頑強的爭斗,既生動,又形象。“高深積氣浮”兩句,以船上行人的眼光簡括描寫峽谷上空的云霧和峽谷底部的石浪,有遠景,有近觀,畫面立體感較強。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巫峽不僅山水奇美,而且兩岸名勝古跡很多。如傳說中大禹治水、神女傳書的授書臺; 相傳為諸葛亮所書、刻著“重崖疊嶂巫峽”的孔明碑; 尤其是那朝迎旭日、暮送夕陽的神女峰,記載著楚王“高唐云雨夢神女”的神話故事,美麗動人;這些常為歷來寫巫峽者所吟詠、贊賞,這首詩卻沒有去描寫這些人所熟知的景觀。“勝絕頻宜顧,奇情不宜留。”作者寫行進峽中的友人頻頻顧望,對兩岸漸漸遠去的勝跡戀戀不舍,但前方奇妙的景觀不斷出現,吸引著友人的注意力,引起友人的贊嘆。作者通過設想友人的“宜顧” 與 “不宜留”的心理矛盾,以見巫峽之中景色美不勝收。這種寫法,既不落俗套,也擴展了詩句的容量,又有 一種水流船行、景物移換的動態美。而峽谷深峻,寒氣襲人,行人不可久停; 江流浩蕩,一瀉千里,行船不可暫住。“蒼涼難久立,浩蕩復誰收”,以觀者的感慨更增強了詩中船行景移、水流不息的動態感。
最后兩句是作者對友人的頌揚之詞。“益州”指黃子羽要去的成都、新都。“春云”,古代多用以稱道人的詩賦文章。如孟郊《上包祭酒詩》:“春云生紙上,秋濤起胸中。”作者說,巫峽奇美秀異的風光 一定激起友人詩興大發,及至成都,當有很多佳作,故云“詩思江天好,春云滿益州”。“江天好”、“春云滿”,氣象壯觀,給人一種形象的美感,從而使得詩歌的結尾不僅沒有議論的痕跡,而且緊接巫峽的景色描寫之后,創造出一種豁然開闊的境界。
這是 一首送行詩,作者并未至巫峽,但他通過想象和設身處地的感受,寫峽中霧氣蒸騰,水石撞擊,江流湍急,涼氣襲人,寫兩岸景色奇妙,令人目不暇接,并構造出江天春云的壯觀,讀來有強烈的行進感,仿佛作者正陪送友人穿行于巫峽之中,揚帆駛向成都。
上一篇:張均《岳陽晚景》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釋道潛《平山堂觀雨》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