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火燒司馬計不遂》原文|譯文|賞析
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①。
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②!
【釋詞】
①何期:何,怎么;期,料想。青霄:青天、高空。清·納蘭性德《望江南·詠弦月》:“初八月,半鏡上青霄。”
②安得:哪里。
【賞析】
諸葛亮在山上看見魏延誘使司馬懿驅兵進入上方谷,“一霎時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為司馬懿此番必死”。蜀軍從山上一齊扔下火把,燒斷谷口,魏兵奔逃無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齊突出,火勢沖天。眼看司馬懿父子就要葬身在火海之中,恰待此時,驟雨傾盆,滿谷之火,都被澆滅。司馬懿得救了。諸葛亮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天命與人事是一對矛盾。人的一切努力都是在天命的制約下,人為努力可能創造奇跡,但最終無力改變天命。不然的話,“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司馬懿父子絕路逢生,豈非天意?面對冥冥的上天,諸葛亮也無可奈何地慨嘆。
天命雖不可違抗,但人們總是通過具體的天象,來感知人事的吉兇。小說描寫正當司馬懿父子大難臨頭時,“忽然狂風大作,黑氣漫空,一聲霹雷響處,驟雨傾盆。滿谷之火,盡皆澆滅。”關于雷,民間俗語說:“天打五雷轟”,是預言惡人遭報應。而對異人則相反,是護佑,是吉利。《易經》中解卦的卦形,由上“震”下“坎”而構成。“震”是雷,“坎”是雨,全卦的意象是雷動雨興,萬物蘇醒,潤澤發芽,而趨繁盛。根據解卦卦象所顯示的象征意義,“險以動,動而免乎險”,強調當遇到困難,身處險境時,應當積極行動,設法解除,不要消極等待,坐以待斃。司馬懿正是這樣。當大火剛被澆滅,他大喜曰:“‘不就此時殺出,更待何時!’即引兵奮力沖殺。”又得救兵相援,同歸大寨。這對司馬懿真可謂“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這一聯詩大概是受晚唐詩人杜牧的影響,對歷史現象作逆向推理后,有感而發。遺憾的是有些詩只作機械的模仿,把豐富的歷史生活和現實感受割裂成破碎的單一概念,全然是押韻的庸論。此詩便是這種類型,因為司馬懿根本沒有禪魏,況且其子禪魏也在三十年以后了,何談什么“山河屬晉朝”?把未來的歷史生活硬拉扯到這里發議論,不給人以新意,反而使人感到乏味。
上一篇:三國詩詞《潛龍詩》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火燒新野》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