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兩漢詩歌·樂府民歌》鑒賞
樂府,本意是指專管音樂的機構。樂,即音樂;府,即官府、官署。后來,由于樂府成為專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故而后人就用“樂府”代稱凡是入樂的歌辭和民歌俗曲。
這種音樂機關,始建于秦代,漢承舊制,并有所發展。在當時,凡是音樂機構所搜集、譜曲的民歌和譜曲演唱的文人詩歌,包括樂章和歌辭,統稱為“樂府詩”,簡稱“樂府”。在漢代的樂府詩,是配樂的“歌詩”,魏晉以后的人,管叫“樂府”,以便同那些沒有配樂的“徒詩”區別開來。這樣,它就成了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稱,與“詩經”、“楚辭”、“漢賦”同為一種文學體裁了。
漢樂府的分類,有兩種方法:一是按音樂分類。據宋人郭茂倩的分類法,有十二大類,如:①郊廟歌辭;②鼓吹曲辭;③相和歌辭;④雜曲歌辭等。漢樂府詩主要保存在這四類中,還有舞曲、琴曲兩類中,也有一些漢樂府詩,另外還有六類,此從略。二是按內容分類。兩漢樂府詩,一般地說,來自“街陌”之間,出于社會底層群眾之口,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作品。所以,它的數量雖然不多,但其內容比較豐富和充實,具有較高思想性。大體上它可分為這樣幾類:①政治歌;②家庭詩;③愛情歌;④勞動歌;⑤儀式歌。總之,兩漢樂府詩的內容,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生動的敘事性。它真摯地唱出人民的心聲,真實而廣泛地表現了當時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比較深刻地反映了兩漢社會的面貌及其本質。
漢樂府同《詩經》、《楚辭》和漢賦比較,顯出了自己的不同特色,主要表現在:①《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均是抒情詩,而漢樂府大都是敘事詩。其中把抒情、敘事和描寫有機結合的敘事長篇《焦仲卿妻》一詩尤為突出,開了我國敘事詩之先河,影響深遠。②漢樂府詩富于社會性,文學現實主義精神特別濃烈,繼承與發展了由《詩經》開創的這個優良傳統。③它在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上具有豐富的多樣性。首先,它的體裁多樣;其次,結構自由,句型多樣;再次,藝術格調多樣。它的基本格調是質直、簡潔、曉暢,時露粗獷氣息。④遣詞造語上的群眾口語化也很強,樸素自然而帶有感情。⑤還有戲劇性,詩篇構思,匠心獨運,異想奇趣,耐人尋味。這個特點雖不是主要的,但它對后世敘事長詩,甚至對小說、戲劇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上一篇:王維《鹿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兩漢詩歌·《古詩十九首》(選五)》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