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在德宗末已官禮部員外郎、監(jiān)察御史里行,順宗永貞元年(806),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運動失敗,他同王叔文、韋執(zhí)誼、柳宗元等八人,同被貶作遠州司馬。王、韋二人賜死,劉禹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十年后(唐憲宗先和七年815)同柳宗元一道被召回京師,但執(zhí)政者怕他們?nèi)匀讳J進,就放出作遠州刺史,他到連州(今廣東連柴)。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北調(diào)作夔州(四川奉節(jié))刺史。唐敬宗寶歷元年(822),又轉(zhuǎn)到長江下游和州(今安徽和縣)作刺史。文宗太和元年(823)才召他入京任主客(管禮賓)郎中,分到洛陽分署。太和二年(828)他回他生長地揚州,在這里遇到相慕已久的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卸蘇州刺史任,北返到揚州,在地方官的宴請席上白居易是后進,先有贈詩贊美他、同情他,這首詩就是他的答詩。
這首詩先寫他貶后二十三年的遭遇,沉痛地表明友朋凋零,自己生還,也仿佛隔了一個世代。字里行間,表示難以同新進相提并論,后一層就表示自己老病,一輩輩新人正在興盛時期,既是對白居易的謙虛,也是沉痛沒有解除的表示,感謝白居易的詩給了他一點鼓舞。劉白從此結(jié)為詩友。詩是為從未見過面的新知己寫的,一面真摯地把自己的現(xiàn)實存在包括處境、思想、合盤托出,他沒有追悔過去,而是把被摧殘了多半生的抑郁,含蓄地講出。并在表示不可能比新人時,表露一點超越現(xiàn)實存在的處境的希望。
首二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他在夔州,處巴山地區(qū),他在郎州、連州、和州,都是楚地。這些都是貶謫遠放任宦所處的凄涼地方。而從永貞元年(806)到太和二年(828)正是二十三年。他在入京后的一些文章中也都感慨這二十三年被拋棄的年月。詩就是要憎恨這生命的浪費、難以彌補的裂層。
次聯(lián)說:“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第一句比自己還朝,好比晉向秀的入洛陽。竹林七賢嵇康被殺,阮籍郁郁死去,劉伶山濤都已死去,向秀入洛路過山陽(河南修武縣)時,夜聞笛聲,寫了《思舊賦》。而劉禹錫回朝,王叔文、韋執(zhí)誼被殺外,柳宗元、凌淮、韓泰等包括八人之外的呂溫,都已死去,真是古今同慨。第二句是說到揚州。劉禹錫家本居洛陽,安祿山叛變,全家遷浙江。他父親在揚州作官,在那里安了家,父親死葬在那里,所以說是“到鄉(xiāng)”。爛柯是古代神話故事,浙江衢州有爛柯山,劉到過那里,那里傳說晉樵夫王質(zhì)入爛柯山,遇到仙童給他棗吃,連核吞下,得以不餓。斧頭放在山下,等下山時,斧頭木柄全爛了。到家,竟不知已過了幾十年,沒有相識的人了!劉禹錫說回到揚州,已同隔世,真是舉目無親。這兩句用比喻,表達感情很含蓄,語言很優(yōu)美,寓沉痛于優(yōu)閑,真是人事全非,也暗示白居易,自己也不同于當年,難當白居易的贊美。兩句詩應(yīng)從多層次多角度去體會。
第三聯(lián)是傳誦名句,云:“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白居易前自比沉船、病樹,含有謙虛的意思,當時原是投文章看牛僧孺,已作過宰相,元稹、白居易官位也比他高,后進不止千舟的超越,萬樹的茁壯成長。所以他贊美新人輩出。但也寓沉痛,說自己被摧殘的一生,無可奈何,這是就有寄希望于他們看顧自己的意思。深層的意思還是欲改變超越現(xiàn)實存在的狀況,詩總是寓超越現(xiàn)實存在的各種想法的。
結(jié)聯(lián)說:“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因為詩寫詩人自己,重點在贊美新進,所以只是從沉痛中略表由于新一輩不棄,而露出一線希望。二句意思是今天聽你歌贈我的詩一首,加以憑借酒力,暫時使精神振作。為什么這樣委婉呢?因為沉痛并未消除,前途難以預(yù)卜,雖然從白居易詩深得鼓勵,仍然用暫時和酒力字眼,來說明自己不十分安定的心情。劉禹錫在元和十年回京城時,曾寫游玄都觀詩,詩中有:“玄都觀里花(桃花)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句,得罪了執(zhí)政,是又外放的一個原因,所以他已到老年便不肯寫有刺激性,或讓人感到驕傲急躁的詞句了。
這首詩沉痛的基調(diào)是一致的,但并不后悔過去,仍懷念過去友人,內(nèi)心仍然是很堅強的,對新一輩人贊美也是誠摯的。詩的核心卻是表現(xiàn)企圖對政治有所改革、有才力的文人,被摧殘壓抑多半生的難以消除的創(chuàng)傷,最后也借新一輩人的尊仰而表示出一點對未來的朦朧希望。
上一篇:秦觀《踏莎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文天祥《酹江月·驛中言別友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