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
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 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是唐代寫詞較多較好的一位詩人,他接受民間詞的影響,作品呈現出清新、明朗、活潑的特色。
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長慶四年(824)離開杭州,前后三年。在杭州時,他興修水利,筑堤護衛錢塘湖,泄引湖水,灌溉田畝千余頃,做了不少對人民有益的事。杭州的美麗風光也深深地吸引著詩人,給了他不少創作靈感,西湖、靈隱、天竺寺、錢塘江都攝入他的筆底。一些詩句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春天字一行”,“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等,都極生動準確地描繪出了杭州的迷人景致,至今還為人們所稱道。這兩首詞同白居易歌詠杭州的詩篇一樣,描寫了祖國江南美麗的河山,抒發了詩人對杭州的懷戀之情。這是白居易離開杭州之后的作品,回首江南,追憶往事,要說的話很多,寫進小令便要受到字句的限制。因此,寫什么,怎樣寫,從選材到謀篇都要經過一番精心的思考與安排。在這兩首小令中,詩人選取了最富有特色的景物,最充滿情趣的生活片斷,分別加以具體的描繪,把昔日的情景生動而真切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兩首詞的前兩句都是平白直樸的陳述,作者不作任何修飾,開門見山地說出自己對江南風景的熟悉,對杭州生活的留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兩聯詞句優美自然,對仗工整,一聯寫景,一聯敘事,各得其妙。試想:旭日東升,朝霞似火,江中翻卷的浪花在霞光的映照之下,比火花還要美麗;春天到來,綠遍江南,江水波光閃動,它那碧綠的顏色只有藍草可以相比——這是一幅色彩多么鮮明的畫面,詩人用“紅勝火”、“綠如藍”六個字,把春天的江水描繪得生意盎然。杭州天竺寺自古是風景盛地,舊時傳說每逢中秋之夜,便有桂子從月宮中墜落,詩人在杭州時曾多次到天竺寺賞月,那種悠然的生活真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虛白亭”是刺史衙署內的亭臺,它居高臨遠,在這里可以看到滾滾而來的錢塘江潮。賞月尋桂、登亭觀潮,都是自己最難忘懷的事,詩人把最熟悉的事物寫入詞中,倍覺親切自然。兩首詞分別以“能不憶江南”和“何日更重游”的詰問語作為結句,既緊緊扣住了題意,又在寫景敘事后直抒其情,使作品的情景交融,意味更加深長。
上一篇:《開善寺·南朝陳·陰鏗》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早發白帝城·唐·李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