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這首小詩寫春來眺望橫塘或在橫塘邊送客時對周圍景物的一種印象,而印象背后,又反映著詩人復雜的心境。“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南浦,即指橫塘。從《九歌》“送美人兮南浦”開始,它便被用來專指送行的渡口。橫塘,在蘇州西南十里,水域廣闊,可供船只停泊,故詩人徑以“南浦”稱之。由于南浦這個地名在古代詩文中與送別有密切聯(lián)系,因此它在一開頭便喚起一種離情別緒。石橋、朱塔為橫塘附近古物(橋,是著名的楓橋或橫塘橋;塔,是橫塘寺塔)。這一帶景色隨季節(jié)不斷變換,春來一片蔥綠,當然就連橫塘水也不免要染上幾分綠意。但一片綠色的底子上,白色的石橋和紅色的佛塔卻依然如故,未顯出任何變化。在變的環(huán)境中,保持著不變的石橋朱塔,頗有點閱盡人間滄桑意味。它對人世間的種種更易,究竟動不動情感呢?“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送客是人事。年年送客,表明人間的聚散離合和各種變化在不斷進行。對此,細雨垂楊卻似極其有情:如線的雨絲,翠帶般的柳條,象是要系住畫船,挽留行客。它們與送行者一樣,表現(xiàn)出依依惜別的情緒。
四句詩寫了四組對象:極新鮮的一川春綠、恒久不變的石橋朱塔、水邊送客,以及細雨垂楊掩映中的畫船。這些,是橫塘風物所給人的突出印象。它們組合起來已經(jīng)是一幅很美的畫圖了,但詩除了給我們直接提供這種優(yōu)美的畫面外,似乎還隱埋有更深的東西。四組景物,有兩組體現(xiàn)著世間的種種變遷:川原變綠、南浦送別。而另外兩組,一則對人事似乎無動于衷,永恒不變;一則似乎極其多情。其實那橋也好、塔也好、細雨也好、垂楊也好,并無情感可言。詩人這樣那樣地分別去設想它們,只不過反映他面對橫塘風物人情那種滄桑變易、聚散不定之感。這種情感詩人沒有說出,卻讓它附著在景物上,以一種印象式的畫面表現(xiàn)出來。這樣一來,那畫面也就不是單純的寫生,而成為一種富有情意的更高一層的藝術境界了。
上一篇:溫庭筠《夢江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江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