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荷葉杯》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①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②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③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④
【注釋】 ①謝娘:唐·唐彥謙《離鸞》:“庭前佳樹名梔子,試結同心寄謝娘。”這里指所思之人。②水堂:臨水堂屋。相期:相約。
③“從此”句:南朝宋·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音塵:消息。④“如今”句:作者《江上別李秀才》:“與君俱是異鄉人。”句意同此。“相見”句:唐·孔氏《贈夫三首》:“相見更無因。”因:因緣。
【譯文】 想當年深宵花下,頭回兒見姑娘。畫簾兒低垂,堂前水畔,握手相約地久天長。最惆悵,曉風中別了姑娘,鶯也啼,月也涼。從此不見姑娘,如今大家都遠離故鄉,只是想,要相會更少了指望!
(章亞昕譯)
【集評】 明·湯顯祖:“情景逼真,自與尋常艷語不同。”(評點《花間集》朱墨套印本卷一)
清·吳衡照:“真能攄摽擗之憂,發踟躕之愛。”(《蓮子居詞話》卷一)
清·鄭文焯:“鐘仲偉云:‘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于韋詞益諒其言。’”(《花間集》評注引)
近代·李冰若:“《浣花集》悼念亡姬之作甚多,《荷葉杯》、《小重山》當屬同類。楊湜宋人紀宋事,且多錯忤,其言不足據為典要。即如此詞第一首,純為追念所歡之詞,亦不似章臺柳也。又云‘惆悵曉鶯殘月,相別’,足抵柳屯田‘楊柳岸,曉風殘月’一闋。”(《栩莊漫記》)
【總案】 此詞傷今懷昔,先敘當年花下初識,再寫相別時的情景,最后寫別后懷念之情。全詞情景逼真,語淺情深。
上一篇:辛棄疾《粉蝶兒和趙晉臣敷文賦落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周邦彥《菩薩蠻梅雪》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