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1)。未諳姑食性(2),先遣小姑嘗(3)。
【譯詩】結婚三日下廚房,洗手潔凈作羹湯。新娘不知公婆性,巧思慧心先請小姑。
【解析】封建禮教的桎梏流毒,宗法制度的束縛,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得我國的勞動婦女始終處于社會最低層。詩中寫的這位“新嫁娘”便覺難以措其手足。因此,欲想讓婆婆滿心歡喜,非有處事周全的本領不可。《新嫁娘》這首詩描繪了新嫁娘的巧思慧心,迂回曲折地探求周旋世事的辦法,自然而然地了解婆婆的食性,頗富詩趣。“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古代的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稱“過三朝”,依照習俗要下廚房。“三日”隱切“新嫁”。“作羹湯”標志著勞動的開始,表現了新嫁娘的恭謹,端莊。然而,對于新娘子來說,對婆婆的生活習慣、飲食起居均無了解,盡管加倍小心,也未必能使婆婆歡心。于是引出下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一家之中,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母女。母親的食性所好,當然是其女兒最為熟知的。新媳婦利用這一特殊關系,想出絕妙的一招,先讓小姑代婆婆一
。這樣既摸透了婆婆的口味,又密切了與小姑的關系。全詩圍繞“新”字,處處著筆,從“三日入廚”,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嘗”,刻劃了一個特定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小詩淺白如話,質樸洗煉,盡用白描,不加雕飾,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新嫁娘的形象,富于生活情趣,具有真實性。
上一篇:經典《斷句》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無衣》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