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雖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國殤》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是追悼與頌贊為國犧牲的戰士的祭歌。殤,有兩層意思,一是未成年而夭折,另一層是死于外地。國殤,意為為國捐軀的烈士。屈原從愛國主義精神出發,對英勇戰斗、壯烈犧牲的普通戰士予以熱烈的歌頌,并滲進了深深的悼念之情。
全詩呈現出雕塑般的粗獷之美,它擷取的是戰斗中最為激烈的場面:頭一句寫出戰士的氣慨不凡,他們拿著精良的吳戈,按著堅硬的牛皮甲。春秋戰國時士兵交戰多用車戰,戰斗激酣之時,兩車的車轂(車軸)互相交碰撞擊,由于敵軍人數眾多,旌旗幾乎遮住了陽光;流矢密集得互相在空中撞擊墜落,紛紛飄落在對方的陣地中。這幾句寫得大氣磅礴,筆力極為雄健。它抓住戰爭場面中最動人心魄的地方來刻畫,而且節奏緊湊,扣人心弦。第二段又寫短兵相接的場面:敵人瘋狂地進犯我方陣地,踐踏沖亂我方行列,牽引戰士的左邊的馬已經戰死,右邊的馬也被兵刃所傷,局勢真是危急到了極點。詩中突出敵人的強大與勇敢,正是為了反襯出這場戰斗的嚴酷與我方士兵的視死如歸,他們把兩只車輪埋在地上,緊緊地系住馬匹,用鼓槌奮力地敲擊著戰鼓,咚咚的鼓聲和如雷的殺聲,連蒼天也好象要墜落下來,鬼神也為之震怒。詩中接著用沉痛的筆調,寫這些戰士在殘酷的戰斗中被殺盡,尸橫郊野,壯烈犧牲。這最后一句,將戰斗的悲壯氣氛宣染得十分深摯感人。
最后一段是詩人對這些戰士的追懷與歌頌。他們既然離開家鄉奔赴戰場,就沒有打算生還。他們來到遼遠蒼莽的平原,挾帶著長劍和秦弓,身首雖然分離,但是心志卻始終不渝。他們英勇剛強,不可凌犯,身死報國,實為鬼雄。全詩的風格剛健悲壯,語言樸素,呈現出一種崇高而悲壯的美。
上一篇:賀知章《回鄉偶書》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柳開《塞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