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圖
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
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
華下即華州(今陜西華縣)。乾寧三年(896),李茂貞攻陷長安,唐昭宗出奔華州。身為朝臣的詩人在這次避亂旅居中以地名為題作憂時傷世詩二首,此詩即其一。
“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二句寫客中春盡,抒發懷故國之思。故國的春天消逝了,不知歸向何處。和司空圖同時的詩人韋莊曾在《古別離》中吟道:“更把玉鞭云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而司空圖則是絕望,雖然春意衰殘未達到極致,但逝去的則是挽留不住、找尋不到的。就在這樣的季候中,國都失陷,倉皇的唐室君臣逃離雕欄玉砌的宮室殿堂,旅居華下。在這小欄高檻,局促狹小的別人之家,詩人惘惘有不甘之意,然無挽狂瀾于既倒之策。憂國情腸,化為嘆息。身為臣子,不能立朝;避亂出奔,不能回鄉。一個“別人家”,溶入多少感慨與悲嘆!
時局飄搖,朝不慮夕,詩人有無盡憂危之意,如何能睡安穩呢。“五更惆悵回孤枕”,狀難寫之情如在目前。五更夜半,孤枕夢回,惟覺孤冷凄清。入睡也許為惡夢所糾纏,醒來又被悲涼所籠罩。在這沒有希望、前途未卜的危局中,詩人心緒茫然,一片惆悵,久久不眠,床上輾轉反側,院落低回徘徊,尋尋覓覓。惟見入睡前點上的燈盞火苗跳突,即將熄滅,微弱的光亮在散落泥土中的花瓣上波動。啊:“猶自殘燈照落花。”一種不可言說的情緒攫住詩人的心靈,他似乎震驚于這一發現,又沉浸其中。無須再說什么,此時的殘燈落花,可以寄寓詩人所有的預感、憤慨和愁緒。
統觀全詩,哀春去不返,哀旅居窘迫,哀殘燈落花,實則傷唐室衰運難回,卻不更道破。司空圖喜歡這樣,他每每將濃得化不開的情緒貫注在尋常的景物之中去追求淡遠的藝術韻味。這首詩便是其中典型一例。
上一篇:韋莊《古離別》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聶夷中《田家》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