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湖上寓居雜詠》宋山水詩鑒賞
姜夔
苑墻曲曲柳冥冥,人靜山空見一燈。
荷葉如云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
姜夔以詞負名,殊不知他的詩也寫得極好,在南宋時就備受稱贊。
《湖上寓居雜詠》共絕句十四首,是作者五十歲左右寓居杭州時所作。“湖”,即西湖。此處所選一首,寫下了作者泛舟西湖即目所見的瞬間感受,宛然一幅描寫西湖夕照的山水素描。
杭州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名城,南宋遷都于此,一時又倍極繁華之盛。西湖兩岸的湖光山色,更是分外誘人。姜夔此詩,選取了夕陽西下,游人散歸的一瞬來寫,尤其令人感到另有一種詩的意境。
“苑墻曲曲柳冥冥”,寫夜幕降臨時的湖堤水岸。“苑墻”,指岸旁的建筑。唐宋以后,達官貴人多在湖岸構筑莊園,南宋建都以后的宮苑,就在西湖南岸鳳凰山麓,重檐復閣,凌駕山椒。當時著名的四圣觀,也在西湖附近。因為詩人是蕩舟遠眺,又是在暮色蒼茫之際,所以朦朧中只能見到遠處蜿蜒曲折的宮墻和昏暗模糊的柳堤。開筆一句,還寓有提示時間的作用。
第二句,“人靜山空見一燈”,是因夜幕降臨,游人興盡而返才瞥見的現象。我們從這句詩中可以想見詩人對這一發現的興奮和詫異的心情。關于“見一燈”,有一則頗富傳奇的說法。據南宋周密《癸辛雜識》載: “西湖四圣觀前,每至昏后,有一燈浮水上,其色青紅。自施食亭南至西陵橋復回,風雨中光愈盛,月明則稍淡。雷電之時,則與雷電爭光閃爍。”詩人在蒼茫人定后,似乎也見到了湖岸上這一閃爍不定的燈火,增添了此時的某種神秘色彩。
西湖遍植蓮藕,“曲院風荷” 更是西湖十景之一。小舟在蓮葉中穿行,又是在夜色中望去,所以有“荷葉如云”的感覺。此時正值初秋,荷花盛開,香飄湖面,詩人感到了沁人心脾的“不斷”芬芳。第三句,是實感,又是一種心靈的默契,融合在整個詩的意境中。
末句“小船搖曳入西陵” 中的“西陵” 即西冷,是由湖中一島所構成,有湖堤與岸相連,是詩人歸舟的目的地。因為是一路觀賞而來,至此才興盡而返。
四句詩,不僅構設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更是烘托出了一個富有立體感的詩境。從結構上來說,它從舟中人的所見、所聽、所嗅的角度出發。短短四句,顯得靈動緊密。由第一句至第二句,是從泛視到凝視,而且正因為已是“人靜山空”,才能見到遠處閃爍的一盞燈火,符合人的視覺經驗。第三句用 “如云”形容荷葉,也是這種視覺經驗的體現,兼顧到了全詩的時間概念。
這首詩沒有寫人,但我們感到處處是在寫人,寫一個陶醉在秀麗如西子的湖山懷抱中的游人。他在飽覽了瀲滟的晴日西湖以后,又欣賞到這一幅暮靄朦朧中的西湖夕景。他寫小舟的搖曳,其實也正是詩人怡然自得的生動寫照。
上一篇:章甫《湖上吟》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蔣士銓《湖上晚歸》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