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黃金海岸
1964年1月
盡是黃金,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奪,大洋風雨,神號鬼泣。販賣黑奴過一億,又教對岸紅人絕。驚世間殘暴竟如斯,兩洲血。
說寬恕,誰同意?論報應(yīng),亦不必。最無情只是斗爭邏輯。獨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看滌瑕蕩垢土重光,全無敵。
注釋:
黃金海岸——獨立后的加納共和國。“黃金海岸”為它的舊稱。它位于非洲西部,西鄰科特迪瓦,東邊是多哥,北靠布基納法索,南邊為幾內(nèi)亞灣。加納沿岸因盛產(chǎn)黃金而聞名。加納于1960年7月5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guān)系。
摩天壁立——形容山崖又高又堵。壁立:形容陡峭山崖像墻壁一樣聳立。摩天:形容極高。
掠奪——奪取。
神號鬼泣——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
大洋——詩中指大西洋。
紅人——美洲當?shù)赝林褡逵〉诎踩恕?/p>
殘暴——殘忍兇暴。
報應(yīng)——據(jù)說人做善惡之事,會得到相應(yīng)的結(jié)果。
邏輯——表示客觀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某種特殊的理論、觀點和說法。
揭竿而起——揭竿為旗,奮勇反抗,泛指人民起義。揭:舉。竿:竹竿,寓指旗幟。
踵接——意同“接踵”。后面的人的腳尖接著前面人的腳跟,形容人多擁擠。
滌瑕蕩垢——(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遷者追回流者還,滌瑕蕩垢清朝班。”“滌”與“蕩”為清除之意;瑕:玉面上的斑點,垢:臟東西。“瑕”和“垢”常比喻缺點和惡習(xí)。滌瑕蕩垢形容清除舊的惡習(xí)。
賞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特別是1955年萬隆會議后,非洲民族獨立解放運動蓬勃發(fā)展,不少國家紛紛獨立。僅1960年,就有17個國家宣布獨立。中國作為一個解放了的國家,作為非洲獨立運動的支持者,看到這一形勢非常欣慰。1963年12月,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對亞非一些國家進行了大規(guī)模正式訪問,引起強烈反響。阿拉伯聯(lián)合共和國是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訪問非洲的第一站。他們先后訪問了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阿爾巴尼亞后,準備直飛西非訪問加納。沒想到加納發(fā)生了總統(tǒng)恩克魯瑪遇刺事件,總統(tǒng)臨時住進了17世紀販賣黑奴所建的城堡。這座城堡就是一座陰森森的地牢,里面那些冰涼的石柱、粗壯的鐵鏈,都是當年用來捆綁黑奴的工具。殖民者把黑奴押運上船,販賣到美洲去。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考慮到當時的情況,取消了機場的迎接,將會議改在城堡里舉行。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都看到了眼前凄涼的場景。這首詞,就是作者在訪問間隙期間寫出的。
詞的上闋,是作者對殖民者販賣非洲黑奴、掠奪黃金、殘殺無辜的罪行的血淚控訴。詞的前三句點明加納的地理位置。加納地處幾內(nèi)亞灣,海岸如絕壁般聳立;加納美麗富饒,盛產(chǎn)黃金。四至六句是對當時西方殖民者欺壓黑奴、掠奪非洲人民財富的真實寫照。詩人用“大洋風雨”比喻那些來自大洋彼岸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的侵略者;用“神號鬼泣”象征非洲人民悲憤屈辱、哭聲凄慘的恐怖場景,非常貼切,形象地揭露了侵略者大肆掠奪非洲人民財富的罪行。“販賣黑奴過一億,又教對岸紅人絕”是對上聯(lián)的遞進,進一步控訴了西方殖民者不僅大肆從非洲販運黑人、而且還對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殘暴屠殺,幾乎讓其絕跡的罪行。“又教”一詞,應(yīng)為“又讓”、“又使”之意。最后兩句,是詩人激憤的呼喊,詩人感嘆人世間竟然有如此殘暴的罪行存在,讓非洲與美洲的無辜民眾的鮮血染紅了疆土。詩人早年赴法勤工儉學(xué)時,曾沿著大陸東北的邊緣航行過,殖民者用殘忍的手段將黑奴像牲口一樣販運的往事早已在他心靈留下陰影。因此當詩人目睹丹麥商人販運黑人所建的城堡和使用的冰冷刑具后,詩人又怎能不感到悲憤和感慨呢!“如斯”,為如此的意思,是詩人對殖民者殘暴的控訴;“兩洲”,指的是非洲和美洲,詩人在“兩洲”后加上一個“血”字,突出了詩人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
詞的下闋是正義的呼喚和吶喊。西方殖民者殘暴的行徑,能得到寬恕嗎?不能,絕對不能!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用不著計較那些帶有封建色彩的“報應(yīng)”了。“最無情”,是指戰(zhàn)爭的無情。有壓迫,必有反抗,只有通過斗爭,才能推翻西方殖民者的統(tǒng)治,才能解放自己,真正成為國家主人,這就是斗爭的邏輯。詩人似乎意猶未盡,筆觸繼續(xù)遞進:“獨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贊揚非洲西部的國家正在覺醒,紛紛拿起武器,揭竿而起,一個接一個地宣布獨立,揭示了有壓迫必有反抗,唯有反抗才能獨立的革命真理。
最后兩句是詩人為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發(fā)出的正義吶喊。看到他們紛紛站立起來,趕走了殖民統(tǒng)治者,在實現(xiàn)民族獨立后,又清除殖民者留下的負面影響,建立起一個全新的獨立國家。非洲人民用武力去戰(zhàn)勝西方殖民者,又用智慧去清除污泥濁水、建設(shè)好自己美麗的國家,他們的力量是無敵的。詩人用“全無敵”作了充分的肯定。
這首詞由景生情,由情生恨,由恨生憤,由憤產(chǎn)生正義的吶喊。上闋用比興的手法寓西方殖民者為“大洋風雨”,給非洲人民帶來了災(zāi)難;用“神號鬼泣”道出了非洲人民當年的凄涼慘景。下闋作者由恨生憤,不同意寬恕殖民統(tǒng)治者的暴行。最后,詩人對非洲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感到由衷的高興,發(fā)出了勝利者的吶喊。
上一篇:陳毅《游桂林》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玉樓春·題《擊楫詞》》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