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曲](正)佳人下牙床,呀呀喲! (小)丫鬟侍奉巧梳妝,這個樣的人兒缺少才郎。
[翦靛花](正)休得胡說少輕狂,在我的跟前,誰許你嘴大舌長?這兩日太不像。(小)雖然我們下人生的愚魯,言差語錯沖撞著,你擔諒也是該當。我為的是姑娘。(正)唗!誰許你假裝腔?從今以后再不可提什么郎不郎,要你提防!
[岔尾] (小)這一個蜜桃兒未有喫著。 (正)再要如此,叫你跪到天黑了也不肯放。起來罷! (小)挫磨的我成了一個小孽障。
——清·顏自德輯《霓裳續譜·岔曲》
本篇以小姐與丫鬟的對話,既表現出丫鬟是小姐的知心人,又反映出小姐對丫鬟終究是階級壓迫的關系。
鄭振鐸在他的《中國俗文學史》里引用這首民歌時指出:“‘岔曲’往往是散套,也有‘岔尾’;且多半是問答體的東西,頗近于小劇本,這是很可怪的一種漂亮的新體詩。”
它的漂亮在于,以小姐與丫鬟兩個角色的輪唱,既寫出了小姐內心思想才郎,而外表卻假裝正經,并利用小姐的特權,對丫鬟進行責罰,又表現了丫鬟的純樸豪爽,忍辱負重,善良可愛。唗(dou兜),怒斥聲。挫磨,壓迫、折磨。孽障,本為佛教名詞,指身、口、意三方面不好的動作,障礙修行,這里有罪魁的意思。小姐與丫鬟兩個人物的唱詞不僅符合各自的身分和性格,而且有互補互襯的作用。從小姐的話里,我們可以看到丫鬟的大膽潑辣;從丫鬟的話里,又更加突出了小姐的難言之隱和裝腔作勢。兩個人物皆話中有話,顯得很有生活情趣。
上一篇:《你要來時》原文|賞析
下一篇:《側耳聽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