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少年》言情贈友詩歌
飛花時節,垂楊巷陌,東風庭院。重簾尚如昔,但窺簾人遠。葉底鶯歌梁上燕,一聲聲、伴人幽怨。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
這首詞通過寫有情人遠別、佳會無期的幽怨,傳達出相思相愛者感時傷事的細微幽隱的心靈律動。
該詞上半闋前三句是寫景,交代時令、地點。時令是在煙花三月,地點是在楊柳成蔭的巷陌,幽靜的庭院里東風習習。這里交代給讀者的,是一個很美的時節和很美的環境。在過去的同一時節、同一環境中,曾發生過一個很美的故事。如今那故事巴成為往昔的回音,已是時地依然,風流卻被雨打風吹去了。
接下來兩句便寫良辰美景依舊,有情人卻已遠別的哀傷。這兩句緊扣一“簾”字,很有深意。“窺簾人”是用典。《世說新語》 中記載: “韓壽美姿容,賈充辟以為掾。賈女于青璅中見壽,悅之,壽踰墻而入。”唐代寫愛情詩的圣手李商隱曾用此典,寫出過“賈氏窺簾韓掾少” (《無題四首》) 的詩句。“窺簾人”特指鐘情于己的女子。此處雖“重簾”仍一如往昔,但“窺簾人”——主人公鐘愛之人——已遠別而去,只有“重簾”在東風的吹拂下撩惹那綿綿不盡的相憶相思之情了。楊柳飛花,巷陌庭院,時令環境是如此之美,而情人遠隔,異地相思,心緒又是如此之凄寂難遣。時地與心境恰成反襯,正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之情境。
下半闋借物喻人,傳寫主人公相思相憶的“幽怨”。既然“重簾如昔”、“窺簾人遠”,面對大好時光,主人公心境的酸楚與孤寂則是可想而知的了。這樣一種孤苦無依的感情,作者并沒有讓它直露無遺地傾瀉出來,而是巧妙地借物傳情,通過“葉底鶯歌梁上燕”的聲聲凄切的流囀傳達出來。“伴人幽怨”正表明主人公“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主人公心有郁結,投射于鶯燕,于是鶯燕聲聲便感染了主人公的凄切幽怨,鶯燕變成與人同愁之物了。這里妙在不直寫主人公的幽怨,而以鶯燕聲聲委婉傳情,使人感到主人公幽怨之深之廣大,連葉底歌鶯梁上燕都伴人生怨了。而這幽怨的深廣,正是因為相愛相思之情之深廣而引發,故而有情人感情之深厚,雖經日久遠別而終不能淡漠,相反倒是隨著時令的推移而與日俱增。“幽怨”的難以驅遣,正表明愛戀之心的永駐。
“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是正話反說。姜夔詞也有“當初不合種相思”句,也是因為愛戀之深難以驅遣成的反向情感表達。長久的相思已使人幽怨橫生,執著的切盼更是無期無盡,無以回報,于是主人公頓生逆想: 真是悔不該當初與她相見啊! 一個“悔”字,傳寫出的,正是“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真摯感情。全詞在情感、意念的錯雜中戛然而止,主人公的相思相愛之情也在對 “當初相見”的追憶中得到了凈化和升華。
上一篇:《憶樂天》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憶舊游》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