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1),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2),萬紫千紅總是春(3)。
【解析】朱熹是個理學家,他的詩也多理性。然而朱熹的說理詩的特點是將“理”寓于景物之中,這就帶有形象性,富于藝術(shù)色彩,非干巴巴的說理詩所能比擬。此詩表面看是一首即景詩,從標題到詩句,都是寫踏春所見之景。其實,完全把它看作風景詩亦無不可。作為即景詩,后兩句構(gòu)思奇絕。“東風”之面眼觀不見,如何識得?又何能等閑而識之?然而通過“萬紫千紅”的景色,即可“等閑識得”,句意可謂奇巧。王國維以為“一切景語皆情語。”本詩卻是“一切景語皆理語”。作者以“尋芳”二字寓托“理”,或曰“氣理”、“天理”。倘能持之日久,人的理性就會豁然開朗,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這里所說的“無邊光景一時新”,“一時”是很快的意思,猶言一下子呈現(xiàn)一片嶄新的面貌。這里主要不是說春天景物來得快。而是說:如是寫景,即多日未出門,出門一見,眼前一片春光媚眼。如是說理,則是說經(jīng)許久的思索體味,不息的追求,一個復雜的道理在心中豁然明白,心境煥然一新,而理性開通了,知識豐富了,或如今天所說有了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再去觀察天地萬物,便都感到鮮明開闊,一切難題皆可迎刃而解了。這正是“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境界。當然,朱熹所說的理,實際上是他心目中的孔孟之道。如果我們將其具體思想內(nèi)容拋開,代之以科學的真理,那么,他的這種精神感受對我們無疑是有啟發(fā)意義的。
上一篇:經(jīng)典《春愁》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jīng)典《春雪》詩詞解析